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过去10多年,中国在拉美其实创造了巨大的商品需求,当然主要还是初级产品,带动了拉美的经济增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新时期,要使得中拉关系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目前双方都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阶段,还需要携手共同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建立均衡、共赢、包容发展的多边贸易体制,建立共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体系。
3.新举措。2016年的政策文件可以说是新举措多多。核心都指向要同拉美国家建立同呼吸、共命运的双赢态势。比如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商讨自贸协定。目前中国已经和秘鲁、智利、哥斯达黎加有自由贸易协定方面的安排,目前还在继续探讨新的安排。
拉美国家制造业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工业化虽然比中国要早,但是工业化并没有完成。因此,使得它的制造业处于真空状态,这就影响到了拉美国家的就业。就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也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增加本地就业、提升当地工业化水平是拉美国家的热切期望。中国开始关注到这一点,真正地实现关注彼此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希望能够帮助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实现产业升级。因为中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产业链。
还有两点是最新的关切,也是对拉的政策文件里面新提出来的。一个是坚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义利并举、合作共赢。中国从2000年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出现了一种特征,就是生活主导下的企业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特别在当前的形势下,已经有些不能与时俱进了。
所以这次提出来要由企业主导,由市场进行运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政府的交给政府,企业的交给企业,市场的交给市场,将市场的积极性,将市场的资源配置主体还给企业。同时还特别提出要义利并举,这意味着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努力促进企业切实履行海外社会责任。
我们知道,在2015年11月国资委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布了一个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2015)》,这也是第一次由中国主要的经济管理机构发布的重要报告,其实它也是一个信号,特别要求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关切到中国的海外形象,同时它也关切到企业能否在当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能够与当地的发展共同进步,实现真正的互利共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鼓励双方中小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搭建平台。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是国企,而拉美国家经过80年代末、90年代的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改革之后,市场的主体已经是中小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和拉美企业在发展方面,在发展合作方面实际上是不对等的,存在着不平衡。基于拉美主要是中小企业的现实,中国政府承诺将积极鼓励和扶持中国中小企业对接拉美市场,推动实现国有和民营、大型和中小企业与拉美企业对接,实现企业的多种形式的合作。
在目前的全球化条件下,更具有意义的就是跨境电商。2017年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去了阿根廷和墨西哥,并同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墨西哥总统涅托进行会面。这两个国家都是位列前三的主要拉美国家,无论经济体量,还是市场容量,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4.新理念。从近期来看,中国对拉美更多的是以软援助的形式,也就是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社会经验的交流,增强社会管理能力。
另外,新的政策特别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是有过发展的教训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在拉美国家的环境文化里,他们将环境保护看得很重,他们宁可不发展也不能污染环境。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政府也认识到要想使得中拉关系可持续发展,要想使得中国企业在拉美可持续投资,就必须重视这一点。
5.新阶段。2008年,首份对拉政策文件提出,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拉领导人在巴西利亚会晤,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式确立,标志着中拉关系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新阶段。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并不是终极的目标,在条件成熟时举行由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领导人共同出席的峰会,也就是将中拉部长级论坛提升为中拉峰会,以提升中拉整体合作的层次。不仅如此,中国还特别注重政策的细化和针对性。比如,第一次提出将根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国家、小岛屿发展国家的需求,在整体合作中予以必要的照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