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奋发新作为勇担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新使命(3)

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十九大的主题,高等教育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不忘教育强国的初心,牢记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不忘教育为民的初心,牢记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培养接班人的使命。

三、把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认识到,新时代的到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辉煌成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也要领会到,新时代的判断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性成果。

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有五个“是什么”: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既是对新时代丰富内涵的全面描述,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使命和任务。

新时代要有新的奋斗目标、新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体说来,从2020年到2035年是第一个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报告还对这一阶段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描述,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是第二个阶段,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要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确立长远的战略目标,并且分解为阶段性任务,推动形成最广泛的共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这样的做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这一长远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先后制定了“四个现代化”战略、“三步走”战略和“两个一百年”战略,有效推动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符合世情、国情和党情,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和实现这样的目标。这一战略安排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是我们开拓事业、规划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四、勇担新使命,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样的重大政治判断,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基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最早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对八大的提法又作了精炼,概括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遵循,就是要抓生产、促发展。近年来,社会各界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认为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不能客观反映我国的现实了。当然,这一重大判断绝不是少数人拍脑瓜想出来的,而是经过科学的调研,有着强大的民意基础和各种数据支撑、研究测算。比如,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总体上显著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高铁运营的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都是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再强调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了。

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群众希望能够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相信大家都能够体会到这种变化。

另一方面,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着全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其他问题,归结起来,都是由这个问题造成或派生出来的。比如社会法治化水平还不高,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等,都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

从教育领域看,过去五年,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答记者问的时候谈到,我国的教育总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教育改革全面深化。具体到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42.7%,比五年前提高了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毛入学率40%的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明显提升,正在向普及化进军。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将近3700万,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五分之一,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我们已经使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接受到高等教育,教育公平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