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诗经》之诗与经 (12)

摘要:《诗经》是传统六经中的第一经,也是我们现在文学经典的第一经。但百年来,对《诗经》的解读致力于突出其平民性与文学性,而忽视了其经学的色彩,导致我们只以文学视《诗经》,而丢掉了其经学维度。这是与诗之“经”的隔膜。王德岩教授从文学与经学两个维度,对《诗经》进行了解读,并特别强调了经学维度在《诗经》解读中的重要性。

(二)作为文化元典的《诗经》

在现当代文化体系中,《诗经》的经仍然有很重要的份量——文化原典,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诗经》是民族开辟的史诗。《诗经》里面包含了我们民族早期的文化,是民族开辟的史诗。先说周,《诗经》通过这六首诗详尽地叙述了周创建、繁荣,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都收于《大雅》,叙述了从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伐纣胜利的周人建国的重大事件,后稷、公刘、大王、王季、文王、武王六位英雄祖先。《生民》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降生和贡献;《公刘》叙述了公刘领导周人由邰迁豳的过程;《绵》叙述了古公亶父率周人迁居周原的过程;《皇矣》叙述了太王兴邦,太伯王季让国和文王受命的过程;《大明》写的是文王奠基,武王灭商,至此周王朝建立。《诗经·商诵》也叙述了商早期的传说。我们可以把《诗经》视为中国的“圣经”和“荷马史诗”,一个民族开辟的历史在这里面用诗的方式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第二,《诗经》是最重要的文学原典。白居易《与元九书》里说:“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所以,诗是文学史的起点。翻开中国文学史,你会发现,中国文学史的每一次新变化都是以回到《诗经》作为口号或号召的。《诗经》成为文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文学变革不竭的源泉和动力。从汉代兴起了诗,有了“建安风骨”,这个风骨就是从诗而来的。南北朝之后,唐朝诗歌兴盛时,也是号召回到《诗经》这样一个起点。 所以李白说“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总结起来 ,《诗经》所表现的不是单纯的吟风弄月,而是关心当时的社会、人情、历史、礼仪等,这样的视角给了中国诗歌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因此,当诗歌发展到瓶颈,走向虚无的时候,它就会希望回到《诗经》关注社会、文化、自然、人生的基础上去,所以会有回到《诗经》的举动。历来中国人的文学理论也是以《诗经》为先的,而且传统的《诗经》是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她对中国的音乐、舞蹈有广泛的影响。

第三,《诗经》是具有奠基意义的文化典籍。《诗经》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些基本精神的成型过程和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体现,比如爱国爱家的乡土情结,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以孝为本的伦理观念,礼乐相配的文化制度,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而而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性格和民族精神在《诗经》里都有充分的体现。因而,这就使它成为了一部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原薮和文化原型意义的著作,这是中国后代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