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诗经》之诗与经 (8)

摘要:《诗经》是传统六经中的第一经,也是我们现在文学经典的第一经。但百年来,对《诗经》的解读致力于突出其平民性与文学性,而忽视了其经学的色彩,导致我们只以文学视《诗经》,而丢掉了其经学维度。这是与诗之“经”的隔膜。王德岩教授从文学与经学两个维度,对《诗经》进行了解读,并特别强调了经学维度在《诗经》解读中的重要性。

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抛开之前体系,用当时的文化眼光来重新解读《诗经》,更加重视《诗》的文本,宣扬《诗》的教化和修身作用,成为从元开始解读《诗经》的最权威版本。现代以来有许多《诗经》学的名著,但是还没有像前两个版本这样被统一接受的代表性版本,我们对《诗经》的新认识刚刚100年,还远远不够成熟。

《诗经》作为传统的六经第一,它的解读给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孔子。我们的“六经”也好,“五经”也好,到后来的“十三经”,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经过孔子和儒家整理的。孔子在《论语》里面对于《诗经》的很多阐发,是我们后来解读《诗经》重要标准或指引。比如《论语·阳货》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我们学《诗》有很多作用,可以兴发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情感、生命体验都被抒发出来。学习如果上来就是理论知识,对于小孩子来说很枯燥。可是读《诗》不一样,它像唱歌一样,可以抒发我们的情感。可以观,可以让我们通过《诗》去观察社会、自然、事态、人群。可以群,用《诗》可以表达,可以跟人交往。可以怨,我们不高兴了,心里有郁积了,一定要抒发出去,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修养,可以通过高雅的艺术化的方式把它抒发出去。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抒发渠道,这种怨可能转化为对自己、对他人或者社会的一种毁灭性伤害。通过《诗》的作用,把内心的怨给和平地通过雅的方式抒发出去,我们的情感会得以升华。“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我们既可以在家里用《诗》来陶冶感情,完成人伦;又可以出去以《诗》来侍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是传统上我们认识天地宇宙万物一个重要文本,传统《诗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博物学,这里面鸟兽虫鱼太多了,小孩子通过《诗》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东西。

《论语·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你把诗三百背诵下来了,老师给你讲了,但是让你去治理某个地方,你不能去通达,作为外交使官,不能非常完美地按照外交礼仪来表达我们的意思,为国家争取利益,你读得再多有什么用呢?可见,《诗经》在当时是有非常实际的文化传递作用和表达作用的。

《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是由《诗经》入手来学习、兴发;然后学礼让我们走向社会,通达了礼,我们就可以立足于社会,有所立;成于乐,音乐在当时是包含了诗、乐、舞一体的综合艺术,在音乐中我们可以达到对生命的完整体验。

在《论语》里面约有10处提到了《诗经》,这是后世解读《诗经》的重要线索和标准。

《诗经》在传统文化中的运用

古人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日常生活中怎么应用《诗经》?我们今天主要把《诗经》和唐诗宋词一样,作为一个文学文本来看,来欣赏其优美的文学性、丰富的文学色彩。但是,传统上的《诗经》是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政治到生活,当然也包括文学各层面,比今天要丰富得多。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