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岩:《诗经》之诗与经 (7)

摘要:《诗经》是传统六经中的第一经,也是我们现在文学经典的第一经。但百年来,对《诗经》的解读致力于突出其平民性与文学性,而忽视了其经学的色彩,导致我们只以文学视《诗经》,而丢掉了其经学维度。这是与诗之“经”的隔膜。王德岩教授从文学与经学两个维度,对《诗经》进行了解读,并特别强调了经学维度在《诗经》解读中的重要性。

(一)《诗经》作为六经第一经的含义

先说六经第一的这个方面。我们有“六经”,这是我们经典体系,六经的次序是有争论的。经学里有两大流派,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今文经学派是按照《诗》《书》《礼》《乐》《易》《春秋》,把《诗》作为六经第一经而开始的。这个学派解读六经是按照学习经典的次第来排的。毫无疑问,在传统体系中,《诗经》是首先要学的,因为孔子说“兴于诗”。而且这些经典中,小孩子最适合学《诗经》,孔子对此有很多论述,甚至我们今天的“庭训”(一个人家教很好,我们叫幼承庭训)从哪而来的呢?就是孔子教他的儿子学《诗》、学《礼》开始的。所以,《诗经》作为六经第一,是从经典教育体系来说的。

在古文经学的体系中(古文经学把经典作为历史的东西来看),按照经典成立的时间先后来排列,那就是《易》《书》《诗》《礼》《乐》《春秋》。《易》传说是伏羲最先创立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尚书》从尧舜禹时期开始;《诗》是按照商来排的;《礼》《乐》是周的,《春秋》是孔子作《春秋》。

《诗经》作为经的成立是有一个过程的。最重要的是周朝建立以后,它有一个治理奏乐的过程,在礼乐体系中,《诗》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过几百年不断完善、成熟,形成了《诗经》最后一个文本。

孔子在首开私学教育的过程中,把“六艺”(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育的教材和依据,在这个时候还不叫《诗经》,而是叫《诗三百》。比如,在战国《庄子·天运》《庄子·天道》里,有“六经”或“五经”的说法;《荀子·劝学》谈到关于读经的问题,依次谈到当时的“五经”,就包括《诗经》,但是尽管当时已经列入经典了,但《诗经》的名字仍然叫《诗》或者《诗三百》,而不是叫《诗经》,《诗经》这个名字是很晚的。汉代建立时,经过了秦朝“焚书坑儒”,各经典都消失了,但是保存得最好的就是《诗经》,因为《诗经》是大家背诵的,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楚汉战争,背《诗经》的那些人并没有去世,所以最早设立博士的汉文帝时期,就设立了《诗经》博士。这时候也叫《诗》或《诗三百》,一直到宋代才有称《诗经》,到元、明时定名。所以,如果我们看到一本书上面写着《诗经》,这已经是比较晚的书了。

在《诗经》的流传过程中,作为经典是有版本体系的,最权威的被作为标本版本就是《毛诗》,最初《诗》有齐、鲁、韩“三家”,最后都消失、散失、亡佚了。东汉的《毛诗》被立在学观当中,经过《郑笺》的注释和改定流传下来,后人读《诗》的时候只能读《郑笺》,到唐朝孔颖达作了一个梳,《毛诗》《郑笺》和孔颖达《正义》后来成为十三经的权威版本,这是《诗经》的第一个权威版本体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