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贤良:让老街巷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闫贤良:让老街巷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摘要:作为一名新委员,第一次参加北京市政协全会,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表示,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为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新委员,第一次参加北京市政协全会,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文化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表示,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为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言献策。

建设京城“街巷文化”

闫贤良说,2017年九三学社市委班子组织开展了“文化北京专项行动”,自己也参与其中,调研了怀柔科学城、北京城市副中心,跟踪调研了北京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次要把这些建议带到会上,和大家一起交流,希望能对相关部门的决策起到帮助作用。”

闫贤良认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应该从宏伟的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建设重点,从长期以来高度关注的市场文化建设转向高度关注街巷文化建设。“文化如水,润物无声。真正感受到细腻的城市文化表达,往往潜藏于百姓间投资并不高、对外也不彰显的市民文化。”闫贤良说,在未来公共设施“留白增绿”的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提升为“留史增青”,让那些为民族和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永留北京大街小巷书写的史册之中。保留老四合院、老街巷,让它们成为展示北京历史文化的窗口。

文物迁建要格外慎重

身为一名文化工作者,闫贤良平时格外关注北京的文物保护问题。他认为,不可移动文物只要移动,本质上就已经毁坏了文物。一方面拆除的原材料在进行复建过程中,建筑工艺已经不是原来的工艺;另一方面,不可移动文物的地理位置本身是文物价值的一部分,迁建就意味着改变了文物的历史记忆。同时,文物迁建会造成对历史的误读和对城市历史的误解,文物展示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闫贤良表示,北京中心城区整体保护必须限制盲目发展,过去占用的文物遗址也必须逐步疏解非文物功能。在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要启动文物腾退机制,逐步建立文物归还人民的开放性公共文化设施专用制度,把每一寸记忆历史的遗存、遗迹都保护起来。

未来建言围绕文化北京

谈到未来五年如何履职问题,闫贤良表示,要继续参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组织开展的“文化北京专项行动”,对北京市的历史文化、创新文化和公共文化三方面建设,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

闫贤良透露,九三市委现在已经展开了一些纵横交错的调研组,从不同侧面调研北京市的三项文化建设。历史文化部分,如何让北京的历史文化活起来,要不断调研,建言献策。北京如何建设好创新文化呢?中国的创造性势必要由首都释放出去。“如何解放科学生产力,我们要对北京科学城的创新文化进行调研,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

关于公共文化部分,闫贤良认为北京要建设公共文化示范区。“基层的公共文化包括街巷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等。”闫贤良说,如何搞好这些文化建设,要通过调研提出一系列建议和方案。“同时,我们还要研究如何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文化建设,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带动起来。”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