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精神是文化的内核,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的根和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回答的是“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何谓中国精神?在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视角,首次提出了“中国精神”的概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可见,我们表达中国精神的时候,就内在地包括了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精神气质、心理结构等内容。也就是说,中国精神是将个体性、国家性与民族性融为一体的概念,它把民族精神中的文化特性与国家精神中的政治特性、社会特性结合起来,蕴含着个体的思维特性和国家的价值导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如果我们抽象地、一般地理解这些概念和价值,就无法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赋予这些理念和价值以社会主义的属性。价值观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因此,在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所谓的富强、民主、自由、和谐等只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观念上层建筑。而马克思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最终的价值追求,认为只有变革资本主义,才能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创造条件,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强、民主、自由、和谐。可见,马克思主义赋予了这些抽象的价值理念以社会主义的属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作为中国精神之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彻底性,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人的“精气神”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创新精神等,维系、支撑和推动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生存发展进步,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