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今年制定新版蓝天保卫战计划

北京市今年制定新版蓝天保卫战计划

摘要:26日下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围绕着“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旅游委和市国资委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

今年制定新版蓝天保卫战计划  

26日下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围绕着“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旅游委和市国资委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将修订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今年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176家;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北京将坚定不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今年严查车辆超标排放;京津冀旅游方面,编制“一本书一张图一张网”,逐步增加直通车线路;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国有企业则将全力做好高精尖产业发展。

市发改委

修订新增产业禁限目录

今年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176家

“三年多来,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6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1992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594家。”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说,“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很多故事,涉及到的人、空间、难度、利益等,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从疏解非首都功能来讲,这些企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类专业性的市场疏解为我们腾退出了很多的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北京的990多项任务,已基本完成,成绩斐然,但未来三年的工作仍不轻松。介绍2018年至2020年工作要点时,刘伯正说,首先要聚焦核心任务,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因为从目前治理“大城市病”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

如何完成?刘伯正说,疏解是治理“大城市病”的一剂良方,疏解要分存量和增量。

在控增量方面,刘伯正特别提到了2014年制定、2015年修订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执行这一目录对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治理‘大城市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三年过去了,有必要进一步修订,继续深化和完善。特别是要增加一些可操作性,在细节、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要更清晰和完善。”

在疏存量方面,刘伯正说,疏解四类非首都功能的工作还将继续往前推进,计划到2020年,要退出一般制造业1000家左右,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约300家。而今年将调整退出一般性制造业500家,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176家。另外,还将推进一些高校、医院等相关项目的疏解工作。

市环保局

坚持区域协同减排

今年严查车辆超标排放

2013年,全市优良天数为176天,2017年为226天,增加了50天。2013年全市的重污染天数58天,2017年为23天,减少了35天。发布会现场,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用数据提交了过去5年北京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成绩单”。

再看于建华提供的更详细的数据:2017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8、46和8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0.0%、4.2%和8.7%。

成绩背后有何经验?于建华说,实践证明,区域协同减排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联防联控、协同减排。“如果没有区域一起做,单独一个城市可能会很慢,会走很多的弯路。”

于建华进一步解释,京津冀周边70个城市,2017年PM2.5的平均浓度是55,比2013年下降37.2%,如果把它再缩减到京津冀三地,年均值是64,比2013年下降39.6%,如果缩到北京,下降35.6%。“可见通过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速了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的改善进程。”

在回答记者“新一轮的空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何侧重点”的问题时,于建华说,今年将以PM2.5解析为基础,制定新的蓝天保卫战计划,主要把高排放车的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严查车辆超标排放。

同时,对于重点企业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的管理,特别是要实施散乱污企业的动态清零,巩固2017年治理的基础,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特别是针对重污染天气,认真落实重污染应急预案,包括加强道路、工地、裸地扬尘的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水平,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市旅游委

联合编制“一本书一张图一张网”

京津冀旅游直通车线路逐步增加

“旅游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官。”昨天的发布会上,市旅游委主任宋宇说,京津冀三地本着共同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共塑区域旅游品牌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市场一体化建设。目前开通了班线化旅游直通车40多条线路,开通了京津冀旅游专列大概10条,今后将逐步增加京津冀旅游直通车的线路。同时,设置了京津冀旅游交通的标识,投放京津冀自驾车旅游护照10万册、京津冀旅游一卡通70万张、京津冀旅游通卡片10万张。

宋宇透露,目前,三地部门建立了旅游协同发展工作协调机制、项目对接机制,成立了旅游直通车发展协调机制,建立了旅游咨询服务市场监管机制、投诉受理机制和执法合作、信息共享机制等。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联合编制了“一本书、一张图、一张网”。“一本书”,即编制了《京津冀最新旅游路书》,基本涵盖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主要的旅游资源和景点。“一张图”,即制作了京津冀旅游手绘电子地图,北京旅游委还牵头制作了《京津冀旅游手绘地图电子版》。“一张网”,即开通了京津冀旅游网络平台,三地分别在旅游官网设置了“京津冀旅游板块”,实现旅游信息的互联互通。

此外,宋宇还特别提及,京津冀离京退税的机制也实现了互联互通。在“144小时过境免签”和外国人购物离京退税这方面,京津冀实现了互联互通,“这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首创”。

宋宇透露,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六个方面的举措,到2020年使京津冀旅游在组织、市场、管理、协调“四个一体化”发展上到新台阶。在发挥各自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区域平衡,初步形成京津冀旅游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市国资委

退出不符功能定位企业278户

疏解同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017年,市属国企提前超额完成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任务。”市国资委副主任杨秀玲介绍,近几年,国有企业全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近三年来,市属企业退出不符合首都定位的有128家。

杨秀玲同时称,市属企业在产业、交通、生态等层面,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产业一体化上,近三年在津冀计划投资1200亿元左右,同时加快化解钢铁、煤炭、水泥等过剩产能。“近三年,累计退出劣势及不符合首都定位的企业278户。”

在交通一体化上,加快构建三地公交网络,已在京津冀地区累计发行交通一卡通3万多张,覆盖13个城市。而在生态一体化方面,主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所有工业企业严格执行停限产措施,已投入近3亿元进行煤改清洁能源的项目。

此外,杨秀玲介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很多重大项目上,国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年,20余家市属国企承担副中心建设项目约200项。城建集团承接了新机场航站楼建设,京投公司承担的新机场高速路已开工建设;此外,还全力支持冬奥会筹备,市属国企承担了场馆等9个项目,重点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等。

对于国企疏解面临人员安置、产业落地等难题,如何保障疏解平稳有序进行的问题,杨秀玲表示,一方面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疏解和提升并举;另一方面则坚持依法合规,专业评估、人民调解和司法裁定。杨秀玲说,前段时间,北京市出台了“十个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市国资委将按照相关要求把疏解整治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做好高精尖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