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特点及发展展望(3)

摘要:中印严重的贸易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双边关系的干扰因素。由于双边贸易的结构性原因,形成了恶性循环: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越强,双边贸易的失衡性也越强,双边贸易的失衡性越强,印度国内的贸易保守主义越强。随着莫迪政府大胆改革,未来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前景十分广阔。

(三)中印贸易失衡比较突出

中印贸易失衡从2005年开始。当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8亿多美元,2006年达43亿美元,2016年高达476亿,占中印贸易总额710亿美元的66.98%。中印贸易失衡迅速增强干扰了双边贸易关系,两国领导人聚会及双边对话、机制性对话等都谈贸易失衡问题。双方贸易失衡的原因,如上所述在于双方的贸易结构。印度对华出口产品,即便是前五类产品也基本上是原材料。以2015年为例,棉花占20.5%;铜及制品都是原材料,占13%,有机化学品——几乎是原材料,占10%左右,建筑材料——原材料或者初级加工品,占6.6%。矿物燃料——初级加工品占5.9%。铁矿砂也是原材料,2008年接近7成。原材料价格波动性非常大,出口取决于对方的产业结构,对方产业结构一旦转换,或者调整,对原材料的需求就会出现巨大变化。从2015年进口结构看,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都是高附加值产品——机电产品、机械设备、有机化学品、化肥、钢材等,加起来接近6成,并且随着莫迪政府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振兴制造业,印度对中国这类产品进口还会增加。相比之下,中国对印度原材料的需求近几年一直在下降。

印度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比例非常低,直到2010年制造业的比重才超过农业。制造业不发达,必然导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同时,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不是一个个案、一个特例。印度与很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都是逆差。当前,印度正准备与15个左右的国家商谈FTA(自由贸易)安排,但在15个国家中,印度仅仅与5个国家存在贸易顺差——阿联酋、新加坡、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越南,市场规模都不大,与其他10个国家都是贸易逆差。20世纪80年代以前,印度的经济政策比较封闭,强调计划经济、国有化水平、进口替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才有限度的打开国门,实行进口替代与有限度进口并举。自那时开始,印度对外贸易基本上也是逆差占了绝大部分时间。1980-2010年的30年间,只有2002-2006年的4年间印度对外贸易有微弱顺差。

印度制造业不发达,出口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四流不畅”。四流即物资流、劳动力流、土地流、资本流。

其一,物流不畅。主要在于基础设施落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印度的铁路长达5.4万公里,在亚洲甚至于全世界都排在前几位。但是,60年过后,到2012年印度的铁路才6万多公里,60年仅增加1万多公里,而且大部分铁路还是过去英国人制造的系统,非常落后,信息化程度非常低,电气化只有1/3。物流不畅,每年将印度的GDP增长拉低1%-2%。有人会问印度的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为什么政府不投资修建?答案是印度政府没有资金。从1947年摆脱殖民统治以来,印度财政就是赤字状态,很多年份高达5%-6%。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