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特点及发展展望(4)

摘要:中印严重的贸易失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双边关系的干扰因素。由于双边贸易的结构性原因,形成了恶性循环: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越强,双边贸易的失衡性也越强,双边贸易的失衡性越强,印度国内的贸易保守主义越强。随着莫迪政府大胆改革,未来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前景十分广阔。

其二,劳动力流不畅。印度是一个种姓制度非常严格的国家,种姓制度最大的特点是职业世袭制,跨行就业在印度传统社会具有高风险,很可能遭到所跨领域、行业人员的反对,甚至是暴力反对,种姓制度在印度深入骨髓,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印度不同种姓的劳动力流通。同时,印度的《劳工法》对资本家非常苛刻,联邦政府有55部以上的各种保护劳工法律,邦政府有多达150多部《劳工法》。印度实行混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想方设法保护平民利益,鼓励工会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劳工法》越修改越苛刻,1982年修改的《劳工法》规定工厂招工超过100人,即使出现生产、商品不对路,盈利不理想,甚至整个工厂破产的状况,要解雇一个雇员,也需要得到地方政府批准。但是,地方政府都是民选的,担心失去选民,绝不会轻易批准解雇一个工人。相当一段时间内,印度制造业中,87%的生产规模不到10个人,都是小作坊。《劳工法》对劳工过度溺爱,导致工厂主、企业家不愿意扩大规模,同样严重影响劳动力流动。

其三,土地流不畅。印度实行的是大土地私有制,在印度搞基础建设非常不容易。英地拉·甘地机场建成几乎花了10年时间,将机场到市内的高速公路修通又花了10年时间。土地的私有属性使政府很难有所作为。政府当然有自己的土地,但大部分是偏僻的、贫瘠的、连不成片的,印度政府要建设一个100亿美元的综合园区,结果园区长度高达100公里,因为土地都是一块、一块的,连成片代价太大,客观上阻碍了印度的大规模生产。

其四,资本流通不畅。物资流通、劳动力流通、土地流通不畅,必然导致资本流通不畅。资本家不愿意投资。印度有很多大财团,有的是世界级大财团,但是由于前三个不畅,大财团更愿意在国际市场投资,而不是在印度本地投资。

总之,印度的制造业不发达与“四流不畅”密切相关。现在莫迪政府已经成功改革了税法,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商品服务税(GST),这是印度自1947年独立建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来,至少从法的实施生效看,第一次拥有了一个税法统一的市场。莫迪政府的改革愿望很强,也有自己的政治基础,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在议会中一党独大,依靠政治强势地位,莫迪政府推动通过了GST,统一了印度市场。但是,莫迪政府未来的任务仍然艰巨,《劳工法》要改革,《土地法》要改革。同时,即使改革非常顺利,能够大规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印贸易失衡仍然会进一步拉大,因为大型机械设备、电子、机床、车床等,中国都能生产,而且比德国、日本、欧美的产品都便宜。印度不可能放弃价廉物美的中国制成品,转而进口其他国家价格高昂的制成品,因而只有当印度的制造业慢慢发展起来,出口能力不断增强的时候,中印贸易严重失衡的状况才可能逐渐改变,对此中印双方都要有足够的耐心。

(四)印度对华贸易中不断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扩大,印度对华反倾销、反补贴案件逐年增加。2016年,印度对华发起贸易调查多达21起。2017年从1月9日-7月4日,印度对中国产品发起调查12起,仅次于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调查。回溯历史,自1992年印度印度反倾销关税和联合关税总局专责反倾销反补贴诉讼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到2016年上半年,印度一共发起了320多起反倾销案,其中117起针对中国产品,占印度整个反倾销案件的54.6%,年均10起,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实际是一种非建设性举措。中印两国领导人也意识到这一问题,2010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双方宣布成立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该对话机制陆续召开了四次会议,核心目的是解决两国贸易失衡问题,通过扩大合作领域来相对平衡双方贸易。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任何结构性改革以及结构性矛盾的化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1984年到2014年,印度的政府都是联合政府,少则10几个政党、多则20多个政党联合执政,任何一个政党稍不满意,它在政府中任职的成员就会辞职,整个政府就会被拉垮。同时,由于多党联合执政,任何改革决议都需要反复商量、讨价还价,所有锋芒都磨得差不多了,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印度虽然1991年就开始改革,经过了一轮又一轮,效果就是不明显。2014年选举之后,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以超过绝对半数的优势组阁执政,至少在下院占到多数,保证了莫迪政府的改革方案通过。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发展至上、民生优先的理念,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推进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扩大双方合作领域,不断做大蛋糕,减少印度对华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干扰,平衡双方之间的贸易失衡。

二、中印经贸关系的未来前景

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未来前景看好,也许随着两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未来的互补性会更强,尤其是随着印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双边贸易趋于平衡的态势会比较明显,未来发展前景远大,但是当前中印关系面临的贸易严重失衡问题,近期内要完全解决不太现实,我们希望印度通过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出口能力,而不是反复给中国施压,要求中国扩大市场开放。其实中国的市场是非常开放的。为了平衡双边贸易,印度一再要求中国扩大对印度的粮食进口。问题是,中国本身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何谈进口?而且从印度进口粮食比从越南、缅甸进口距离远得多,还有运输费、储藏费、折损费,印度的农产品在中国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