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生:闺塾师的前世今生:中国古代的才女文化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历代才女比比皆是,如词国俊杰李清照、史笔千秋的班昭、多才风雅的上官婉儿、凤韵高迈的谢道韫,她们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巾帼不让须眉。本期报告中,专家透过闺塾师的现象,从“明清时期的才女文化”“明清时期为何才女辈出?”“明清之前的才女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的才女文化。

QQ截图20180117153824

李志生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点击观看分段视频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一、闺塾师的今生:明清时期的才女文化

(一)什么是闺塾师?

闺塾师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个名词。明清时期是才女辈出的时期,美国学者高彦颐在《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中谈到,“当这个词(闺塾师)首次出现在明末清初的中国时,它指的是一个流动的女性教师阶层”,这一批女性跨出自己的家门,走到社会中去,做官员、富人家子女的塾师,被称为闺塾师。“闺”就是闺阁,“塾”是家塾,“闺塾师”也就是女儿的老师。在这一时期,一批有才华的女子,她们通过赋诗来评论文学著作,是特别兴旺的才女时期,高彦颐老师把这些有著作的才女统称为“闺塾师”。这些女子之间有很多的交流形式,比如书信、文学作品、赋诗结社。    

那么,高彦颐老师谈才女文化的材料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话题。因为这是源于中国学者胡文楷写的一本叫《历代妇女著作考》的著作。美国学者高彦颐谈明清时期的才女文化,就是在一部叫做《历代妇女著作考》的著作“出口”之后,他们来研究的。高彦颐等美国学者研究完之后,我们开始阅读他的著作。《历代妇女著作考》是中国学者胡文楷对中国历代才女的著作进行考证后写的一部著作。195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经胡文楷修订、增补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此书再版后先是引起美国学界的关注,继而掀起国际汉学界一股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热潮,并逐渐波及国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