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刘志兵:学习《共产党宣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7)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正如习近平所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人,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扎扎实实走好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动摇,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拓的共产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必须根据实践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迈入新境界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毫无疑问,《共产党宣言》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但经典不是教条,永恒不是固化,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经典才会具有生命力,永恒才能具有永久的价值。

恩格斯曾经说,“《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他实际上在提醒我们经典著作的时代局限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向来对他们所创造的理论抱着开放和发展的态度,主张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很好地说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科学的态度。恩格斯还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依据是1848年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但随着时空的转移,一些具体的论断也会时过境迁。马克思和恩格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作为历史文献的《宣言》正文不能再作改动了,就以序言的方式进行理论发展。这也是《共产党宣言》的一大特点。我们今天学习《共产党宣言》,强调把正文和7个序言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就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

187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合写的德文版序言是《共产党宣言》面世24年后写的第一篇序言。作者深刻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正是这种勇于革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使他们不断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际状况,对《共产党宣言》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富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有的人恰恰没有抓住马克思主义这一内在品质要求,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机械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僵死的教条,用以指导中国革命,致使党领导的革命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前期遭受到严重挫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学习《共产党宣言》,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