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经济体系”写进十九大报告有何深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写进十九大报告有何深义?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思想,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规律,既是对过去经济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纲领。

尽管“现代化”一词被党的许多文件采用过,但“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概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文件上是首次出现。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大新命题。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一次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第三次集体学习,而且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阐述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新时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历史实践价值。这一新课题必将持续引发理论上的深入探讨和实践上的不懈探索。

一、新高度:深刻反映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新要求与总规律

从我国现代化总体进程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即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了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如期实现,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从经济现代化自身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思想的提出,充分显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现代化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规模上看,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约127238亿美元。但是,也必须看到,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要求、动力、结构等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可以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顺应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通常是一个不断升级、不断转换的过程。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以钻石理论为研究工具,以竞争优势来考察世界各国的经济表现,从而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般伴随着经济上的繁荣,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个转折点,可能由此开始衰退。美国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W.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考察了世界范围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共分为6个经济成长阶段:一是传统社会。二是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即从传统社会向起飞阶段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扩大成为经济成长的推动力。三是起飞阶段。根据罗斯托的解释,起飞就是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起飞需要3个条件:①较高的积累率;②要有起飞的主导部门;③建立能保证起飞的制度。罗斯托认为,一国只要具备了上述3个条件,经济就可实现起飞,一旦起飞,经济也就可以自动持续增长了。在西方国家中,英国在18世纪的最后20年里实现了起飞,法国和美国在1860年以前的几十年里实现了起飞,德国是在1850~1875年,日本在19世纪最后25年。四是成熟阶段。这是起飞阶段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虽有波动但仍持续增长的时期。其特点是,现代技术已被推广到各个经济领域;工业将朝着多样化发展,新的主导部门逐渐代替起飞阶段的旧的主导部门。五是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这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六是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罗斯托的理论为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整个现代化史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方法。西方的发展经验与理论可以为我国现代化提供一些借鉴,但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才有意义。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