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兵: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法律制度建设(2)

摘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愈来愈成为一个热点,其特点为: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第一,以活态文化为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象征和价值象征。第二,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认识不断加深,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第三,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来源和特点

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什么叫做非物质?有人认为这个词来自西方,不通,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脱离物质存在。乌丙安是这样举例解释的,像昆曲,叫昆曲艺术,我们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昆曲的准确含义叫昆曲艺术,不是昆曲。比如,古琴,有曲谱,有弹琴的人。如果单指古琴,它肯定是物质文化遗产,单指曲谱也是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弹琴者,按照曲谱弹出来的声音和表现形式,加起来就是音乐艺术。这就是为什么叫昆曲艺术的原因和对非物质一词的解释,在严格意义上叫无形文化遗产。

在日本、韩国叫无形文化财。日本是最早叫无形文化,美国叫做民俗文化。我国叫做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化遗产,最后统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中文本翻译就叫非物质。现在大家都这么称呼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我简单说一下,一是独特性,表现为独特的民间艺术,传统知识礼仪和习俗。体现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独特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二是脆弱性。因为原来我们长期处在传统的农业文明中,随着工业文明的开始,特别是面对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革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壤没有了。所以它不断地丧失自然生存的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它依附于特定的民族群体和个人而存在,容易随着环境改变或者传承人消亡而消亡。正是因为有这些自然性的规律,我们要花大力气去保护它。三是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和人有关系。比如,京剧必须有京剧艺术家们的表演才能展现,才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要没有人,它就变成了物质文化形态,就没关联性了,就消失掉了。所以传承人的存在,是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形态消失掉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以及这个文明的历史从本质上也开始消失掉了。四是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世代相传的,一旦停止传承就会中断或者消亡。就当前情况而言,除了个人传承以外,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社会的力量,促成它的传承,比如通过宣传的方式,通过教育的方式,在大学、中学、小学里面开设有关的课程来促成它的传承。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