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发展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十九大民族工作思想的新概括,我们认为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和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祖国统一、边疆稳固、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系统地认识与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制度,探索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和民族工作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基调和主旋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同志形象地概括为五个并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这五个并存说明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稳定事业尽管成就巨大,但问题也十分突出。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问题,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分别在拉萨、乌鲁木齐发生的大规模暴力恐怖事件,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进一步引发了学术理论界关于调整完善我国民族理论政策的激烈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我国的民族关系、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稳定,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到2014年国庆节前夕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发展稳定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召开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5次中央政治局会议[1] 、4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部署。同时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等专题会议,为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