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生态系统后的开州区汉丰湖(3)

重建生态系统后的开州区汉丰湖(3)

已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的湿地生态文明高地

摘要:湿地作为“地球之肾”,不仅是植物生长的理想场所,也是孕育多样生物群体的基因库和种子库。5月14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记者采访团来到了开州美丽的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青山碧水、波光潋滟的汉丰湖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拍照。

4.jpg

(汉丰湖风光)

此外,记者了解到,汉丰湖生态系统建设主要有四种模式。

第一种,景观基塘模式。该模式就是指针对汉丰湖受双重调节作用下水位变动特点而提出的城市湖滨消落带湿地资源生态友好型利用模式。

在陆域集水区边缘和汉丰湖地水位高程之间建设基塘系统,并种植耐水淹湿地植物,不仅能够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净化城市面源污染、增加城市多样性等功能。

第二种,多带缓冲模式。根据汉丰湖水环境和湿地生态保护目标,基于滨湖湿地的功能需求,在汉丰湖南岸实施滨湖多功能多带生态缓冲系统工程。

所谓多带是指,湖滨绿化带+消落带上部生态护坡带+消落带中部景观基塘带+消落带下部自然植被恢复带。

多功能是指环境净化功能(水质净化),生态缓冲功能,生态防护功能,护岸固堤功能,生境保护功能,生物多样性,景观美化功能,城市碳汇功能。

第三种,修复优化模式。作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丰湖北岸生态结构设计遵循自然法则,针对汉丰湖的季节性水位变动,充分考虑湖岸的湿地生境修复、景观美化优化等生态服务功能,在汉丰湖北岸实施了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滨湖消落带湿地生态修复景观优化工程。

第四种,协同共生模式。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三峡库区湿地景观与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协调共生模式在国内的引领。

自汉丰湖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以来,在能力建设、湿地生态工程设计及示范的基础上,完成了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设计、耐水淹植物种源筛选和栽种试验,创新性地提出并成功地实施了汉丰湖消落带景观基塘工程,林泽工程、鸟类生境工程。筛选了耐冬季深水淹没、适应于消落带季节性水位变化环境的20余种草本植物、10余种木本植物。

新闻小链接》

消落带又称为涨落带,是指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季节性涨落使水陆衔接地带的土地被周期性淹没和出露而形成的干湿交替地带,由于相邻水、陆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流频繁,使得其称为景观内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最为活跃的区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