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2)

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2)

摘要: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价值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认识遵循自然规律就必须善待自然,设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减少或避免对自然界人为的破坏、伤害行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还好旧账、不欠新账”。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始终应是包含优美生态环境在内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还好旧账、不欠新账”就是要下决心治理好传统发展方式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下决心真正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惩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避免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生态环境优势可以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这些重要论述,既指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现实路径,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论指导。对于山高沟深偏远的地方来说,要脱贫致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不少地方通过旅游扶贫、绿色种养,使自然风光等要素活了起来,找到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脱贫致富之路。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能够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是稀缺、重要的发展要素,创造出生态环境优势就能为生产力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巨大空间和潜力,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才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