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伟大”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

“四个伟大”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

摘要:提出并推进“四个伟大”,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是当代中国发展最根本、最具时代精神、最能凝聚中国共产党人所有追求的大智慧、大战略、大谋划,也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如何通过推进“四个伟大”,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明确“四个伟大”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战略、引领全局的总蓝图、谋划工作的总坐标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完整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在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可以看出,“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伟大”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这一总体框架有助于推进中国由大国迈向强国。

“四个伟大”总体框架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求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最终实现中国梦,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整体上看,伟大梦想是奋斗目标,着眼于“干成什么或达到什么目的”;伟大事业是必由之路,着眼于“如何干”;伟大斗争是精神状态,着眼于“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干”;伟大工程是领导力量,着眼于“谁来实现伟大复兴、推进伟大事业和进行伟大斗争”。“四个伟大”这一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之中。

“四个伟大”的丰富内涵构成了当代中国最具时代特色的伟大实践,同时又对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许多重要文献中把“伟大事业”同“伟大工程”联系起来讲,意在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联系起来,把“打铁”与“自身硬”联系起来。“四个伟大”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它是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核心线索而展开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攻坚克难进行伟大斗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锐利武器以提供强大动力,也需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打造坚强领导以提供组织保证,还需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四个伟大”各有侧重又有机联系,需要贯通起来理解、结合起来把握、协同起来贯彻。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展现出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昭示出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的勇毅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宣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指引“中国号”巨轮的前进方向。

“四个伟大”各个方面的丰富内涵

“四个伟大”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凸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和担当。

第一,伟大事业主要回答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关键是要推进“党的事业”。“党的事业”,从近期看是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中期看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远期看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实现现代化即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整体性转型升级,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事件,也是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之道。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任务,是“开辟道路”“创立理论”和“完善制度”,其本质特征是要处理好一系列基本的“矛盾双方”,如马克思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效率与公平、经济全球化与独立自主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开辟未来的精神和中国人民的首创精神。这就是要通过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实现政治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大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正是通过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我们办成了一些大事、喜事、难事、急事。当前,要把中国发展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和理论优势。实践证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体系、中国制度、中国战略是成功的,对此我们应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二,伟大斗争主要回答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既是对全党同志的提醒,同时也彰显了我们党进行好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决心和信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当代中国人再一次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全党全国人民都要保持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

当前我们党所面临的“新的伟大斗争”形式多样,可以说每一种斗争都是事关生死存亡的。面对“伟大斗争”的严峻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伟大事业”的任务与要求,建设“伟大工程”,使之成为“伟大事业”的核心引领与根本支撑;紧紧围绕“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开展“伟大斗争”,使“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成为“伟大斗争”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进行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自我革命的精神”。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党的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进行好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前提。全党要有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绕开矛盾、问题、困难走,是难以进行好伟大斗争的。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