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实际,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加快探索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新和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
强化指标导向。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兼顾宏观和微观,涵盖总量、增量、结构等多个维度,构建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具体可包括投入产出、质量效益、结构动力、风险防控、民生福祉等多个领域。适时将具备条件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指标对各项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强化政策护航。以提高发展质量、改善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增强可持续性为取向,形成以财政、货币政策为基础,以产业、区域政策为引领,以消费、投资、社会等政策为支撑,各方面政策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强化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体系。
强化标准引领。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着力完善产品标准、工程标准、生产和生活服务标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严格生态环保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加快将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同时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和推广应用。
强化统计监测。对照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借鉴国际统计先进经验,推进统计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完善统计分类。健全统计监测制度,及时反映幸福产业、数字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情况。强化统计调查实施和执法监督,完善部门统计数据共享机制,全面提升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
强化评价考核。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建立覆盖各部门和各地区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事业单位的分级分类绩效评价制度,实行差别化与综合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年度评价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设置指标权重,完善分类差异化考核机制,引导各级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硬功夫。
强化人才支撑。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弘扬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匠“三种精神”。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的思想束缚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