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一生求“真”(3)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一生求“真”(3)

摘要:“学养深厚、修养深邃、信仰深沉”是东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海波给郑德荣的评价,这句话收获了学界广泛的共鸣。在他们看来,郑德荣的一生都在求“真”的路上。

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他仍旧活跃在“一线”: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

很多博士生都能清晰地回忆起,郑德荣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不讲学术,而是讲做人:他告诫学生,作为党史工作者,永远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

他的思考与研究总是与时代同步。改革开放后,他的研究领域拓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后,又专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纪念建党80周年的夏天,作为吉林省委理论宣讲团的成员,已经76岁的郑德荣往返于6个县市,连续作了12场宣讲报告。

那时候,他已经患了冠心病和糖尿病。虽然在台上充满激情,声如洪钟,结束了转过身却总是大汗淋漓,郑德荣不在乎,“我一上讲台,就什么都忘了。人生的最大快慰就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

遗憾的是,郑德荣的身体每况愈下。这篇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论文,他们准备了半个月,在住院前的3次修改沟通里,胡范坤感觉到郑德荣说话慢慢变得吃力,工作一两个小时就要躺下来歇很久。

论文最终入围,郑德荣也住进了医院。接到通知那天,学生把消息念给他听,已经卧床不起的郑德荣颤颤巍巍站起来,但坚持了没几分钟就倒下了。

王占仁回忆,郑德荣生前爱用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教育学生“永久奋斗”,他表示:“老师真正做到了。”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