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文:生活愿景的和合意蕴

张立文:生活愿景的和合意蕴

摘要:人类向何处去?人类未来怎样生活?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愿景?给人类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1533501882980_1

生活是指人类欲求生命的和合生存、意义、理想、愿景的一切形式的活动。愿景是指人们思念、羡慕、希望过上光明、美好、理想生活的一种愿望。人类对生活的生存、意义、理想的追求,从而形成人类的生活观、人生观、伦理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源于生活的观念、概念、规范、范式的妙凝,构成生活伦理。人类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理想的追求,是生活活动的本有之义。人为了生命存在而“制天命而用之”,创造物质精神财富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文明,从而形成生活愿景。

生活愿景都在一定的三维时空场域之内,就过去式时空维度的生活愿景而言,是历史性的生活愿景文化积累和延传;就现在式时空维度的生活愿景来说,是现在性的生活愿景的生存、意义、理想的追求及其实践交往活动;就未来式时空维度的生活愿景而言,是未来性的生活愿景的可能价值理想世界的追寻及其艺术逻辑的真、善、美的图景。就和合学的生活愿景的时空而言,三维时空随时空而永远流动着、变易着,既处在反复循环的流动中,又处在可能变易之中。生活是无限涌动的时空场域,把生活与愿景联通弥合,使过去、现在、未来绽出于现实结构层面,这一时空性的共在性,彰显为和合生存世界的“环与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和合意义世界的“性与命”的聚合性与离散性,和合可能世界的“道与和”的存在性与非存在性。

(一)生命的生存世界

和合生存世界的“环与物”的生活愿景,是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时空场域中产生的不安、忧虑和恐惧的人文语境下,发生的偶然与必然的生活愿景。偶然与必然相对待而在,相对待而有,无此即无彼,有此即有彼,所以既不离不杂,又相生相资。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义丰富。《说文》:“偶,桐人也。”《字彙·人部》:“偶,又俑也,像也。木像曰木偶,土像曰土偶。”偶本是人研制的木偶或土偶,它不是孤立性的存在者,而是相对于他者;它不是对他者的否定,而是与他者相对或和合而存有;它在与他者相对待或和合相偶,必然是在一定时空的环境场域中,构成一定环境中和合生存世界的生活愿景,体现为偶然相遇性、必然相遇性,因果相遇性、逻辑相遇性的生活愿景。

偶然相遇性的生活愿景。在会议上偶然遇见一个老同学,是指事情、事理不必然发生而发生,偶然性是指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可能发生、出现或可能不发生、不出现的状态,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之手。在文字学上偶与遇相通。《尔雅·释言》:“遇,偶也。”郭璞注:“偶尔相值遇。”郝懿行义疏:“《文选》注两引《尔雅》并作‘偶,遇也’……《尔雅》古本或作偶遇。”《集韵》:“偶,不期会也。”《榖梁传》载:僖公四年,“公至自伐楚,有二事偶,则以后事致,后事小,则以先事致,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二事相遇:一是伐楚,一是会盟,以会盟为大事,伐楚为小事。偶然性,《字汇·人部》:“偶,适然也。”《史记》太史公说:范雎、蔡泽相继到秦国,又继踵为秦相,垂功天下,“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偶然中范雎、蔡泽二人相互偶合。嵇康说:“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李贤注:“偶谓偶然,非本志也。”山涛为三公,推举嵇康自代,嵇康答书拒绝,自言性情耿直狭窄,偶然与山涛相知,不堪流俗。景元二年(261)山涛除史部郎,便荐举嵇康代替自己的吏部郎职务。偶然性的相遇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的境域中发生的一种生活愿景,并非“本志”的必然性,是在特定环境的情境下对必然性的否定。换言之,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存在形式。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