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深古代先哲邃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摘要:中国古代先哲关于天下和世界的许多精粹见解,实际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人既有动物性,更要有社会性,有“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广大联合国会员国的普遍认同,写入了联合国决议,这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命题,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命题,其源头深深地蕴涵于中国先哲包括西方先哲的深邃智慧之中。

一、中国古代先哲的天下情怀和世界视野

关于天下和世界,中国古代先哲有很多精粹的见解和智慧,实际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具体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在古代经典《尚书·尧典》中就有“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的思想。在中国古代,“邦”是国的意思,“万邦”就是万个诸侯国。尧时有多少诸侯国不太清楚,传说夏代有诸侯三千,周代有诸侯八百,战国有“战国七雄”,诸侯之上有周天子,这时的中国是一个类似联邦制的国家,各诸侯国独立掌握兵权、人事任免权、经济权,但又听命于周天子。“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意指各诸侯国之间和谐相处,天下众民相递变化得友好、和睦。

第二,《周易·乾·彖》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的思想。“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形成最高的和谐即“太和”。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就是“利贞”,即大利而贞洁的生命。似此,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中国先哲关于大同世界的思想。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对此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一制度设计具体有八大方面:一是,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哪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天下,这是大道。二是,劳动工作制度。“力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人人都要尽力,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三是,经济制度。“货恶其弃于地也”,财富不藏于己,归社会所有。四是,官吏选拔制度。“选贤与能”,选拔贤明又有才能的人当官,管理社会。世界上首先采用文官制度的是中国,不管家庭背景如何,只要当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五是,“男有分,女有归”。男女有分工,如男耕女织,这是劳动分工制度。六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是伦理制度。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亲人、父母好,对别人的父母也要亲、也要好;爱自己的子女,也要爱别人的子女。七是,“老有所终,幼有所长”,这是社会保障制度。老年人要有所终,要劳保,幼儿要有所养育,能够长大成人。八是,“讲信修睦”,讲信就是讲信用,修睦就是互相之间和平相处,既适用于邻里之间,也适合于国与国之间。

第四,中国先哲提倡“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的《西铭》言:“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认为,天地是人的父母,人是渺小的,与万物一样,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之体便是人的身体,天地之性统帅人的本性。人类和自然万物都是天地的子女,因此一切人皆是同胞兄弟,一切物皆是同伴,人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第五,中国先哲强调“修齐治平”。《礼记·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获得知识,这样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才能修养品性;修养好了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国家,天下就能太平,人类命运就能一体。第六,中国先哲强调胸怀广阔,“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荀子讲“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礼记·礼运》讲“圣人耐拟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宋明理学家朱熹扩大了这一思想:“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强调人与万物都是同类,都是平等的。王阳明讲“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