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辛向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4)

三、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路径

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还非常多,因此,要想发展好、构建好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真功夫。下面我重点分析一下怎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就是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新时代,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树立政党自信。

(一)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信仰力量

关于信仰问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同志有过很多重要论述。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第二,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三,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第四,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为什么习近平同志如此强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保持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需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二,是为了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如果没有信仰,国家就很难有力量,民族也很难有希望。因此,要不断培养人民信仰,通过信仰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建立诚信就离不开对信仰的培育,没有信仰作为基础,社会诚信也很难确立。再比如,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如果人民缺乏信仰,让其自觉遵守制度就很难。我们现在制定了很多制度,出台了很多法律,却仍有很多人不去自觉遵守,怎么办?这就需要靠外部监督。外部监督的力度在增强,外部监督的成本就会提升。

信仰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非常重大。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引导社会形成信仰的关键,是一个基础性工作。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共产党人信仰的形成,会慢慢引导整个社会信仰的形成,这对于解决由信仰缺失而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因为信仰确实非常重要。

信仰的巨大作用。

第一,世界历史的主题就是信仰和不信仰的冲突。歌德讲:“世界历史的唯一真正的主题是信仰和不信仰的冲突。所有信仰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对当代人和后代人都是光辉灿烂、意气风发和硕果累累的,不管这信仰采取什么形式;另一方面,所有不信仰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也不管这不信仰是什么形式),都只能得到一点微弱的成就。”

第二,信仰可以改天换地。波兰著名作家显克维奇写过一本小说——《你往何处去》,这本小说体现的主要内容就是信仰可以改天换地。小说描写了基督教信仰是如何在强大的罗马帝国战胜多神教的。

第三,信仰可以移山填海。法国学者勒庞在1895年写过一本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勒庞在书中指出,“在人类所能支配的一切力量中,信仰的力量最为惊人”,他还引用了福音书上的话,说信仰“有移山填海的力量,一点也不假。使一个人具有信仰,就是使他强大了十倍”。

第四,信仰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美国学者梭罗写过一本书——《种子的信仰》,他研究了很多种植物的种子,发现种子是有强烈信仰的。种子成熟的季节,它的重量、大小、颜色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因为种子有一种信仰,就是信仰生命。梭罗说:“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已在期待你奇迹的发生。”

信仰对于人类社会意义非常重大,特别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伟大的信仰,我们在遇到风险挑战时就很难克服。因此,要形成凝聚力和引领力,对伟大信仰的培育就是必然的。我们一定要把信仰放在突出位置,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全社会形成和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信仰体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