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辛向阳: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6)

(二)增强“四个自信”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到“四个自信”,并对其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

2016年10月21日,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是什么?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要增强道路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三大特点:其一,它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其二,这条道路能够真正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其三,这条道路开辟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广阔前景,比如,全球中国商品化、全球中国投资化、全球中国文化化、全球中国人的流动化。近年来,出国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预计未来5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前景很广阔。因此,从各个方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有优越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的科学理论。改革开放40年,凡是世界上出现的重大机遇,中国无一例外地都抓住了,甚至更多时候我们还能将风险变成机遇。比如,苏联解体对我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危机,但我们最后将这种危机变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机遇。苏联解体,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不行了,但是我们却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看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正确的、科学的,同时它化解风险的能力也非常强:我们不仅能抓住重大发展机遇,还能将风险转化为机遇。

2007年12月,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之所以要突出地讲忧患意识,是因为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国际环境中,在国际国内各方面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现实状况下,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较大风险的可能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很现实的。我们必须有足够估计,作好最充分的准备。比如说,发生非典疫情那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发生影响全局的严重自然灾害,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严重金融风波,发生世界性能源危机,发生影响我国的局部军事冲突,发生国际反华势力纠集起来对我国施压的情况,发生重大‘台独’事变,发生‘藏独’、‘东突独’等分裂势力、恐怖势力的严重破坏活动,等等。”胡锦涛同志一连用了“9个发生”,实际上,这种分析非常准确,从而使我们在应对出现的风险时做到积极主动。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习近平同志还指出,“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在讲‘准备吃亏’、准备困难时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这样的论述,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讲得很多、也很深刻,是治党治国很重要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三大攻坚战,第一个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要知道风险在什么地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优势,我们能够在各个方面调动力量办大事,不光能够调动行政力量,还能调动市场的力量,形成全国一盘棋,攻克很多难关。

其二,成熟定型成大事。到2020年,我国各方面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中央一再强调的。我们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型国家、学习型社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但这些内容成熟定型了,所产生的力量将会非常大。比如,真正将学习型社会建设起来,我国在知识方面就会有大的提升。什么是学习型社会?一方面,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只有知识,没有能力,也不叫学习型社会,最多就是知识型社会。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才叫学习型社会。很多人知识很多,但是能力不足,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怎样运用这些知识,不知道怎样将知识系统化并使其转化为工具,变成方法论。

其三,目光远大做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立足现实、还着眼于未来。

其四,活力四射干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有根本政治制度,还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各方面具体体制;既有保持稳定性的根本制度,又有保持活力性的具体制度,还有连通稳定和活力的基本制度。稳定却不会导致僵化、活力却不会导致无序。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还因为它能够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和发展,它不会僵化、不会固步自封。有人说,制度一旦成熟定型,会不会就僵化了?我觉得不会,我们的制度还会再成熟、再定型,它不会简单的定于一尊,不是说一次定型就结束了,它还会不断地自我完善,还会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很多战略都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比如,我国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它是一层一层递进向前走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改造。共产党人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断地改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现在很重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事求是,最早是东汉班固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将其改造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提出的党内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六大基本规范,第一个就是实事求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第一点就是实事求是。共产党人不断改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变得越来越生动。

比如,孝文化要如何改造?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中,孝文化能够源远流长,既有经济基础,又有上层建筑。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保证了传统孝文化的存在。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人不能长时间待在父母身边,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培植现在的孝文化?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再有,传统的孝文化是以等级秩序为基础的,但是当今社会强调的是平等,那么,在平等的关系下要形成传统的孝文化就很难。孝文化如何传承?什么样的孝文化是现代社会应该有的?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文化领域的工作任重道远。好的土壤能够让好的文化在新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