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不移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自我革命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生命之源,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创新、永葆活力,从其自身看,就在于具有自我革命的理论品格。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思想之初就提出,要体现彻底的批判精神,“就是说,这种批判既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也不怕同现有各种势力发生冲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集中表现。大家知道,马克思对自己的思想和著作总是根据实践的发展进行必要的修改,包括根据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根据古代社会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共产党宣言》进行修改。历史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无产阶级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在马克思看来,“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3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因此成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遵循。由此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不会过时;同时坚信马克思主义要随着实践、时代、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这种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先进性的理论源泉,确保了它们在风云变幻、道路曲折的革命实践中永立时代的潮头。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就因为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由此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也从根本上奠定了科学信仰和科学理论的内在统一,把坚定理想信念奠立在科学理论的武装上,把牢记使命奠立在完成使命的现实实践之中。从世界观上看,就是解决信仰和科学的统一,价值和真理的统一。我们事业的正义性来自科学性,它不仅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是对历史客观规律的掌握;我们的顶层设计不仅要有历史和现实的依据,还要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仅有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还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支撑。
实现理想、完成使命,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必须自觉塑造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将其概括为把执政视为永远在路上的“赶考”。要求全党时刻不要忘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干得怎么样,是否称职,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人民评判、由历史宣告。这种评判不仅是严厉的,而且是持续更新的。只有清醒认识到,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才能永远保持革命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自我革命精神,集中表现在把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和勇于自我革命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党之所以具有其它任何政党、历史集团和圣贤精英都不可比拟的强大自我革命的动力,就因为这种动力不是来自抽象的道德律令或道德人格,而是来自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所必须战胜的种种艰难困苦的客观需要,来自领导人民实现伟大社会革命的党所必须具备的品格的内在需要。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制高点,我们就不会为眼前的成功所陶醉,也不会因各种风险挑战而转向;传承发展了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肩负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厚望,我们就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和永不枯竭的创新源泉。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讲席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