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秋日佳景

老北京的秋日佳景

摘要: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高宗御制诗序中写道:“山中树嘉者有桧、有栢、有槐、有榆,最大者有银杏、有枫,深秋霜老丹黄、朱翠幻色炫彩,朝旭初射夕阳返照,绮缬不足拟其丽,巧匠设色不能穷其工。”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时,北京历史上曾有几处以“秋”命名的景观,是秋日里出游赏景的好地方。

太液秋风:“燕京八景”之一,金代称“太液晴波”。“太液”本指金中都西苑内太液池,亦名西华潭,今为中南海。水中建有“水云榭”,深秋时节,在此静观周边景色,别有情致。北眺琼岛白塔高耸,南可遥望瀛台;东为万善殿、千圣殿近景;西为金碧辉煌的紫光阁。远处碧波千顷,近处荷花映日。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将“太液晴波”改为“太液秋风”,并御题碑刻,立于水云榭,其碑背面有诗曰:“微见商飔苹末生,镜栏玉蝀影中横。非关细雨频传响,何事平流忽有声。爽入金行闾阖表,波连瑶渚趯台瀛。高秋文宴传佳话,已觉犁然今昔情。”

南囿秋风:“燕京十景”之一,“南囿”即京城大兴之南苑,又叫南海子。据《大明一统志》载:“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内有按鹰台。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中有海子三,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名南海子。”每到秋季,金风来时,南苑秋水长天,鹿雉出没,晴云碧树,红果黄叶,鸢飞鱼跃,可与云梦、上林相媲美,风光自是别有情趣。明代大学士李东阳《南苑秋风》诗曰:“别苑临城辇路开,天风昨夜起宫槐。秋随万马嘶空至,晓送千旓拂地来。”

燕社鸣秋:“燕京小八景”之一,位于京南大兴。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载:“采育东南二十里,有埠,高丈,广三四十尺,曰聚燕台。岁秋,社燕刮巢日,京畿城村燕,必各将其成雏数千百,聚此台,呢喃竟二日,然后乃能去之。为话别,为语约所群归也。”每年初秋,燕子成群结队在聚燕台之上聚齐,鸣叫喧闹两三天后,飞离北方去到南国避寒。燕子聚齐之时,多在“立秋”之后第五个戌日,也是农村庙会赶集的集日,当地叫“秋社”,故称“秋社”之时燕子聚齐之土台为“燕社鸣秋”,为旧京南郊一景。

钓台秋月:“怀柔八景”之一,位于怀柔城区西侧不远的钓鱼台,为怀沙河和怀九河的汇合处(今怀柔水库附近),因河道宽阔而鱼多,有人在此垂钓,故名。每逢中秋之夜,多有垂钓者在此一边钓鱼,一边赏月。望着天上水中的玉盘,其光遍四野,时有鱼儿跳出水面,月映水影,波光粼粼,多富情趣。

岔道秋风:“妫川八景”之一,岔道古城在延庆八达岭关城西北处。据《延庆州志》载:“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这里是进入关沟的必经之路,古城建造宏伟,坐落在风光秀丽的两山之间,周围山峦起伏。每当秋日,天高云淡,满山色彩斑斓,秋风飒飒,美不胜收。

苗岭秋稔:“永宁八景”之一,苗家堡位于延庆康庄镇西北部,元代已成村,属妫水河冲积平原地带,物产丰富,植有多种谷物。每至金秋时节,大面积的农作物成熟,一派丰收景象,时称“秋稔”。《说文》曰:“稔,谷熟也。”明代兵部尚书赵羾深秋时节到此巡游后即兴写下《苗岭秋稔》,赞美这里的景致:“嘘落山之阳,风景类盘谷。泉浇土壤肥,偏宜播百谷。白雨足春耕,黄云卷秋熟。家家涤埸饮,含哺歌鼓腹。”

绚秋林: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位于今香山公园“玉乳泉”西南侧。这里树木种类繁多,深秋季节丹黄朱翠,颜色各异。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高宗御制诗序中写道:“山中树嘉者有桧、有栢、有槐、有榆,最大者有银杏、有枫,深秋霜老丹黄、朱翠幻色炫彩,朝旭初射夕阳返照,绮缬不足拟其丽,巧匠设色不能穷其工。”由此可知“绚秋林”值深秋时朝阳夕晖映照之下,层林尽染的美景,虽织染的丝绸也比不上它的美丽,能工巧匠也调配不出这绚丽色彩。清代帝后驻跸香山时,多到此赏秋,附近山石上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叠翠”“萝屏”“翠云堆”“留青”等石刻,如今仍是赏秋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