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经济学创新(3)

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经济学创新(3)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放也是改革。20世纪70年代,我国相继与意大利、希腊、日本、联邦德国、西班牙、美国、葡萄牙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全面发展

经济增长并不完全体现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前期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主要以提高生产积极性和经济增长效率为目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明显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这一变化暗合了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变动趋势。此外,条块分割、资本市场的管制和垄断、资源类生产要素分配不公、户籍制度及其附带的福利差异,都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针对经济增长中存在的包括收入分配在内的一系列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增长与公平并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将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缩小区域差距,国家相继制定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以防止区域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为防止不同人群收入差距扩大,从1981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来不断提高起征点,2018年10月起提高至5000元;累进税率最高为45%。同时,从1997年开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正在并轨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以及最低工资制度和城乡低保制度。这些制度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收入分配的状况。

另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扶贫开发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动减贫。第二阶段是1986年至1993年,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第三阶段是1994年至2013年的扶贫攻坚阶段,先后实施多个扶贫攻坚计划或扶贫开发纲要。第四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制定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和政策,确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标准,出台了财政、金融、产业、教育、医疗卫生、易地搬迁扶贫等综合性扶贫措施,减贫进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的骄人业绩,并将继续见到成效。

在反腐败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强力反腐。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反腐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肯定,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收入分配。

挑战和应对: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发展

毋庸讳言,经历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由于人口增长拐点的出现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素禀赋优势正在减弱。经济进入新常态,绝大部分产业仍然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快、实力不强,一些低端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动力转换还需假以时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资本脱实向虚,房地产领域存在不少难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很重,成本较高。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减贫在13多亿人口的大国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面对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做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判断,党中央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2018年,习近平又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将经济增长从重视量的增长转变为重视质的增长,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