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首都改革开放40年掠影(2)

【2018-12】首都改革开放40年掠影(2)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40载绘就美丽北京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市从消烟除尘大作战、工业水污染治理等单点突破,到大气、水、土壤综合治理;从聚焦大型减排工程到全面科学系统管理减排,在经济总量、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守住了环境底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编制实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利用方式转变。深入实施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美丽北京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17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4.8%,圆满实现国家“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为8、46和84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70.4%、17.9%和22.2%。其中,二氧化硫浓度首次下降到个位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到226天,比1998年增加126天,提高了126%;重污染天数下降到23天,比2013年减少35天。密云水库等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优良水体比例由2014年的24%增加到44%,劣五类水体比例由2014年的52%下降到32%,均好于国家考核要求。“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削减了31.8%、30.39%、19.34%和24.96%,减排幅度分别超出国家下达任务的137%、147%、122%和147%,居全国前列。2017年和2015年相比,4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62.8%、30.84%、28.27%和25.0%,提前动态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污染减排任务。“十二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25.08%和27.5%,是全国唯一连续10年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省级地区。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43%、59.6%和48.2%,人均公园绿地增加到16.2平方米。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0亿立方米,地下水位出现回升势头。

注重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在两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强化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要求,着力调整产业、能源结构布局。1998年,制定实施《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连续实施16个阶段大气污染控制措施。2013年,落实国家大气、水、土壤“三个十套”要求,制订实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关于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1984年,成立北京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加强对全市环保工作的组织协调,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属地政府负总责、社会公众齐参与”的环保体制机制。2013年,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大气、水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总指挥的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定期研究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分析大气、水污染防治形势,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日快报、月通报、季调度”制度,督促协调落实。注重基层责任落实,发挥评价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将PM2.5浓度下降、地表水断面水质、污染减排纳入全市绩效管理体系。定期对各区、街乡镇的空气、水环境质量和工作落实情况,开展考核、排名、通报、约谈。设立市级环保督察机构,完善督察机制,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管环保”工作格局,提高“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

转变环境保护发展方式。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功能、调结构,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2014年起,实施严格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和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目录。2016年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全国第一。到2017年年底,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1.8万多件,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992家,依法分类处置1.1万多家散乱污企业。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服务业比重超过80%。实施能源消费总量、能耗强度双控机制,狠抓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工作。推进能源清洁化,全市燃煤总量由2005年的3069万吨压减到500万吨以内,清洁优质能源比重由2007年的60%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城六区和房山、大兴、通州、顺义平原地区无煤化。推动交通运输结构低排放化,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近20万辆,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2%。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北京市始终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初步实现大气污染防治从粗放到精细、从靠政令到靠法治、从政府单打独斗到全民共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值得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城市借鉴。加大工程减排力度,关停三大燃煤电厂,建成投用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完成东、西城区9.5万户平房采暖“煤改电”、城六区3.9万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1829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在全国率先淘汰黄标车,累计淘汰更新老旧车216.7万辆。对8800多辆柴油公交车进行升级改造,单车氮氧化物减排60%左右。公交、环卫等八大重点行业新增重型柴油车全部安装颗粒物捕集器,4.6万余辆出租车更换三元催化器。在工业治污方面,继焦化厂停产、首钢调整搬迁后,坚决退出建材、化工等行业规模以上污染产能。实施200多项企业环保技改工程,在石化、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工程。在降尘方面,对全市所有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完成8000多辆渣土车密闭化改造。强化政策引导和标准约束,出台多项补贴政策和“煤改电”峰谷电价政策等。开展环境税费改革,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提高到国家标准的15倍左右,开征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应税污染物适用税额标准按法定幅度上限执行。实施4项限制性政策,对高排放车辆和非道路动力机械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制订《绿色施工管理规定》,对扬尘污染严重的暂停施工企业投标资格。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改革开放初期,重点治理长河、莲花河等7条河系和东南郊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1998年,开始实施大规模城市河湖水系整治工程。严格饮用水源保护,2014年出台《进一步加强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的意见》。组织实施《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两个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建成区57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全市基本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5亿方,污水处理率达到92%。基本建立市、区、街乡镇、村四级“河长制”,实施跨区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河湖生态环境检查通报制度。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建成国内领先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土壤污染详查,主动将重点工业区、未利用地及背景点区域纳入详查范围。着重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全市建成16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处理能力37.6万吨/年。全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2.43万吨,其中焚烧、生化的日处理能力1.52万吨,“紧平衡、缺弹性”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坚定不移地完善环境法治。完善地方环境立法,制定包括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保护等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和政府规章,基本形成严于国家要求、适应本市污染防治需要、相对完备的地方环保法规体系。2014年颁布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构建共同防治体系、实施燃煤总量控制、提高违法成本,提供了法律依据。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通过高密度PM2.5监测网络,融合科技网格、管理网格,对污染高值区域进行摸排,精准执法,提高效能。成立环保警察,推行“公安处罚、环保取证”的移动源执法新模式,实现行刑衔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创新。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领域、各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北京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4年共实施152项改革任务,完成137项,出台改革文件223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编,基本摸清土地等资源的家底。制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以保护环境为前置性条件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环境规划参与“多规合一”。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发布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融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强化综合管理。制定环境信息公开管理办法,通过主流媒体和“两微一网”公开环境质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法处罚等信息。建立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全市280多家重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信息公布率保持在全国前列。

坚定不移地加强区域生态环保协作。聚焦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建立科技治污、合作治污、信息共享、执法联动、跨界河流协同治污、空气重污染预报会商和统一预警分级、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发布实施热电联产管理、推进电能替代、淘汰煤电行业落后产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等政策文件。增加京津冀地区天然气和优质燃煤供应,安排专项资金加快治污步伐。协同共建京津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支持张承地区开展水源地保护与涵养,合作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协同恢复永定河流域生态功能。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优势,加快向津冀推广节能环保技术。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