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查民情 事事解民忧

时时查民情 事事解民忧

核心阅读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毛泽东阐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在文中,毛泽东批判了关于根据地经济建设问题的错误观点,分析了发展生产、关心群众生活同支持革命战争的关系,要求共产党员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重温这篇著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根据对长冈、才溪两个乡的调查状况,结合根据地的发展实际,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报告要求共产党人要关心群众的痛痒,改善工作方法,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在新时代,重温这一讲话,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

从1930年11月开始,国民党为了消灭苏维埃政权和红军,连续四次对中央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同时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妄图使苏区“无粒米勺水之接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苏区的经济因此遭到了严重破坏,红军的给养和群众生活也遇到了极大困难。在苏维埃政权内部,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在根据地经济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极其错误的观点,许多同志认为“革命战争已经忙不了,哪里还有闲工夫去做经济建设工作”,还有的同志把经济建设视为当前一切任务的中心,脱离革命战争搞经济建设,这两种错误观点极大地妨碍着根据地的发展。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土地革命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其他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而紧密地开展起来。因此毛泽东在文中强调:“要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那末,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这是“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毛泽东认为,群众的生活问题与革命战争的胜利息息相关。他指出,如果我们不去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就会使革命战争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就会削弱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如果群众连自己的生活都得不到切实的保障,他们就不可能拿出全力去支援前线,也不可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去支持、参加革命。因此他一再告诫全党:“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

从关心群众的痛痒做起

如何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在毛泽东看来,就要从关心群众的痛痒做起。他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毛泽东以身作则,亲自到乡村调查研究,了解工农群众遇到的生活困难,如“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对于这些琐碎小事,毛泽东强调,“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他要求共产党人要放下身子,走向农村田间,走进人民群众,时刻了解每一名群众的生活状态,发现群众的痛痒,找到群众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如长岗乡的群众所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发现群众的痛痒后,就要解决群众的困扰,为群众谋利益。毛泽东认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让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支持革命,共产党人还要做很多工作,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要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他指出:“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要让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毛泽东勉励大家,只要共产党人能关心群众的痛痒,为群众谋利益,那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这样我们不仅能够粉碎国民党的堡垒政策,还能建立自己的铜墙铁壁。因为在毛泽东看来,“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工作方法的问题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

毛泽东认为,革命党人不仅要根据群众的痛痒提出工作任务,而且还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落实党的政策中出现了两种现象,有些地方的苏维埃机关敷衍塞责甚至强迫命令,导致苏维埃与群众的关系僵化,大大地阻碍了各项任务与计划的执行,而另一些地方的苏维埃却与群众打成一片,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毛泽东指出,这与工作方法密切相关。他用过河与桥或船的关系,生动地说明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因此他告诫大家:作为一名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不仅要提出任务,而且要注意解决任务的工作方法。对此毛泽东提出了三种工作方法。

一是要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发现,有些工作人员只讲扩大红军、扩充运输队、收土地税、推销公债,而对于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等生活问题,却不闻不问,一点也不讨论,致使会议难以召集、工作取得极少成绩。因此毛泽东指出,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只有克服官僚主义,才能更好地动员群众和宣传群众。他要求工作人员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痛痒;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与群众打成一片;对工作效果“应该检查”,切实为群众谋利益。

二是要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所谓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就是反复做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解决他们的思想顾虑,使他们明白革命工作的意义及其与他们自身的关系。而命令主义,实际上就是不相信群众,不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而只靠少数工作人员的单干,其结果往往导致革命事业遭受损失,造成党与群众的隔阂。因此,要动员群众拥护革命工作,就必须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启发群众的自觉,调动群众的主动性,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是以先进带动落后的工作方法。毛泽东非常重视培养干部,他认为,在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和爱护同志,帮助不会做工作、缺少工作方法的同志改进工作。他指出:“一切我们领导的地方,无疑有不少的积极干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很好的工作同志。这些同志负担着一种责任,就是应该帮助那些工作薄弱的地方,帮助那些还不善于工作的同志做好工作。”这样就可以实现先进的地方更加先进,落后的地方赶超先进的地方,就能“把最广大工农群众团结在苏维埃政府的周围”,实现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重温毛泽东这篇体现了群众路线精神的重要报告,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