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3)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并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开启了新的伟大航程。

第四次,1999年的《关于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的意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的意见》,开始进行第四次党的机构改革。这次改革,决定成立一些议事机构。因为党中央一些重大决策,中央文件的起草,设置这样一些高层次的议事机构是必要的。这包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党史领导小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以及中央保密委员会,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保健委员会这样一些议事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12个。

(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党的十四大提出,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这里突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四个重点,即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七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来看,1982年第一次改革,国务院所属部委、直属机构和办公机构由100多个减少到61个,国务院各部门机关人员编制精简25%。

1988年第二次改革,主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国务院机构总数从72个精简为68个,为什么第一次61个现在72个呢?因为第一次机构改革以后发现,如果政府不转变职能,人员要减下来也难,机构要减下来也难,所以这次要转变政府职能,从72个减到68个,人员编制精简20%,人员减少20%。

1993年第三次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

1998年第四次改革,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人员编制精简47.5%。

2003年第五次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

2008年第六次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28个调整为27个。

2013年第七次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我们在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同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比如,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强调的“放管服”改革,其中“放”就是简政放权,“管”就是公正监管,“服”就是高效服务。数据表明,2002-2013年,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共七次,累计取消2100项,调整189项,下放284项,总计2573项。

(五)历次机构改革的教训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收获了经验教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教训方面,体现为权力整合难、人员分流难、机制磨合难、运行监督难。比如,两个部门合并后,可能会因部门间职能的不同、部门运作和人员工作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在问题方面,体现的是换汤不换药,即部门精简了职能没转变,又用借调的方式将精简的人员编制补充回来。另外,还有四类怪现象:闲人多、临时工多、以改革名义膨胀、小放大收。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随后,经过全国人大批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八次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正式启动,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三、不断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8年开始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下面,我从八个方面来谈一谈这场深刻变革的特征。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核心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要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可以说,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核心。

第一,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比如,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理顺党的组织同其他组织的关系,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

第三,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优化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机关党建、教育培训等部门职责配置,加强归口协调职能,统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比如,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归口中央组织部管理,将国家公务员局并入中央组织部。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设置各级党委直属事业单位,整合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的职责,组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第四,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其他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整合优化力量和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比如,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将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并入中央统战部;将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调整为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管理。

第五,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比如,将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职责,最高人民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反腐败相关职责整合,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

(二)改革范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

与以往机构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不同,这次机构改革涉及范围非常之广,既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还包括事业单位。跨军队和地方,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这是前所未有的。

深化跨军地改革。比如,公安边防部队改制。公安边防部队过去是武警编制序列,改革后,公安边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公安边防部队转到地方后,成建制划归公安机关,现役编制全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这是一个身份的重大转变;比如,公安消防部队改制。公安消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转到地方后,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转为行政编制;比如,公安警卫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转到地方后,现役编制全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将武警黄金部队、武警森林部队、武警水电部队,整体移交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比如转到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像武警水电部队过去是现役,重新组建以后就划归到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编制。所以,这个跨军地改革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