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智慧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并且善于进行战略思维的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增强战略思维的自觉性,掌握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长战略智慧,这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并且善于进行战略思维的党。在90多年的奋斗中,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课题,不断从战略高度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陆续回答“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基本问题,制定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走上胜利的途径,使中国人民踏上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征程,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战略思维经验,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这是一份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今天,继承这一传统,不断增强战略思维的自觉性,掌握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长战略智慧,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重视战略思维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这个好传统,是毛泽东为我们开创的,下面我分三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

(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其战略思维的主题,是创造性回答“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也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从战略上作了初步探索。他在这方面著作之多,内容之丰富和系统,见解之独到和深刻,影响之巨大和深远,为古今中外所罕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珍品,是我们党进行战略思维的杰出范例。

第一,毛泽东在其军事著作中,系统阐明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他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认为中国革命战争在长时期内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他论述了一整套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即“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把战略上的劣势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他论述了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要及时正确地实行战略转变,在解放战争后期发起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154万余人,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胜利基础。

第二,毛泽东在其政治著作中,深刻阐明了政策策略的辩证法,强调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他指出,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主攻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

第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总结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动荡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以苏为戒”、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战略思想。他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方针;作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科学判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正确方针,如处理是非矛盾要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处理利益矛盾要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处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矛盾要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处理艺术、科学上的矛盾要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等。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上述思想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贯彻,但是实践证明,这些思想本身还是正确的,在今天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四,毛泽东不但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思想,而且总结、提炼出关于战略思维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十分重视对干部进行战略思维教育。他说:“我们党历来是重视战略的,部队的战士、伙夫都关心战略,只要把战略形势讲清楚,问题就好办了。”[1]在延安时期,他经常给干部讲课,说“那时我可讲得多,三天一小讲,五天一大讲”,讲军事、讲政治、讲哲学、讲历史,特别是讲战略,叫“提高战略空气”[2]。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报告中说:“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的东西”,“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又说:“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他还说,即使是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也应重视研究战略问题,“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3]他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创造性运用于战略思维,深刻阐明了作为战争游击术的军事辩证法、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的政策策略辩证法,以及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思维

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其战略思维的主题,是创造性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进行战略思维的杰出范例。

第一,在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把端正思想路线提到首位,势如破竹地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哲学基础。他的那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抓住了思想路线这个当时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问题,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强调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5]这篇讲话高屋建瓴,振聋发聩,成为当代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第二,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发表系列讲话,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澄清对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和曲解,领导全党确立起“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以及为了实现奋斗目标、中心任务所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基本方针、领导和依靠力量。概括起来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我们党和国家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

第三,邓小平领导我们党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其中主要有: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沿海和内地“两个大局”的发展战略,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国家战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以及以“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等等。

第四,邓小平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和国际形势作出一系列正确的战略判断,为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供了科学依据。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为我们确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战略;他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我们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他认为现在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科技革命,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为我们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第五,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关键时刻发表关键谈话,为我国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他在“南方谈话”中,针对苏东剧变和国内政治风波后出现的严峻形势,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核心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强调改革开放要大胆试、大胆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首先是发展经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这次谈话成了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宣言书,把我国的改革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第六,邓小平高度重视对干部进行战略思维教育。1954年他在谈到财政工作时说:“财政部门要看到大事,要有战略观念。”[6]1961年他在谈到妇女工作时说:“妇女工作一定要管本行,议大事”,“把眼界搞开阔些。”[7]1977年他在谈到军队工作时说:“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许多事情都不好办”,“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8]1989年他在同两位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说:“我们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的同志,都是管大事的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许多小局必须服从大局,关键是这个问题”,“我们组成的这个新的领导机构,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这是对我们第三代领导人最根本的要求”,“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9]1990年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要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10]

在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和中国的新发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历史课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这是我们党在世纪之交进行战略思维的新成果。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