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智慧(3)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并且善于进行战略思维的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增强战略思维的自觉性,掌握战略思维理论和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长战略智慧,这对于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着眼全局

这是战略思维的本质和根本要求。毛泽东说:“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20]这里讲的是战争,但基本精神适用于一切实践领域。根据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我们可以说,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其本质就是通过正确处理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达到实践整体和长远的最佳效果,即全局的最佳效果。这一思维方式是由事物的本性所决定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不仅作为矛盾而存在,而且作为系统和过程而存在。作为系统,它包含诸多要素;作为过程,它包含诸多阶段。事物的全局,就是由诸多要素和诸多阶段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相对于全局来说,各个要素、各个阶段都是局部。一切实践活动,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过程性,决定了实践主体必须具有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对于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实践活动同其他人的实践活动比较起来,一般总是涉及的实践领域更广、方面更多、内外关系更为复杂、影响更加广泛而深远,因而更加需要有全局眼光,更加需要从战略高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只有具备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问题,战略布局问题,战略步骤问题,战略重点问题,战略举措问题,战略转变问题等等,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谋划和战略行动,从而有效推动事业全局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着眼全局,就是把全局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保持战略定力。具体说,战略思维的本质和根本要求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工作要有全局谋划,不可陷入事务主义。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目无全局的军人,即使能征得一城一地、几城几地,最终难免全军覆没,如同目无全局的棋手,纵然能谋得一子一目、几子几目,最终难免满盘皆输。

要重视并善于把大量具体问题上升到原则上去思考,抓住本质和规律。不要就现象论现象。现象无穷无尽,一天到晚不睡觉也抓不完,而且很可能扶东倒西、挂一漏万。把现象上升到本质、上升到规律、上升到原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面对当代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邓小平说,无非是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关系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关系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东西南北”问题。你看,四个字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全局。“文革”结束后,工作千头万绪,怎么抓?邓小平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就是我们的布局。这就叫提纲挈领,抓住了国内工作的全局和根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顶层设计”,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都是对工作的全局的谋划。

要重视并善于把当前的问题放到过程中去思考,加强前瞻性研究。眼光要看得远一些。不要鼠目寸光,只管当前、不管长远。所谓远见卓识,没有远见,哪有卓识!马克思讲“两个必然”,就是远见卓识。毛泽东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远见卓识。我们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规划,也是远见卓识。

总之,一个要站得高一些,一个要看得远一些,叫高瞻远瞩。这就要求开动脑筋,经常思考问题,特别是经常思考那些带全局性的大问题。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结论中说:“我们要提倡想问题。早几年前《新中华报》要我写几个字,我当时是有感而发,就写了两个字‘多想’。”想什么?毛泽东说:“想党内的各种问题,想阶级的问题,想国家的问题,想我们民族的问题。”[21]这当然都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陈云同志提倡“踱方步”,说:“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我们县商店的经理一天忙得要死,晚上还要算账到十二点,要货时,再开车临时凑。看来,我们的县商店,也应该有踱方步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22]事务主义者的特点就是不重视想问题,整天陷于具体事务之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管当前、不管长远,“日计有余,岁计不足”,这是做不好全局工作的。

第二,判断成败得失要以全局利益作标准,不可因小失大。世界上的事情总是利弊相伴而生,有其利必有其弊。智者之智在于谋大利而避大害。古人说,“有所得有所失”,“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讲的都是着眼全局的大智慧。中央苏区反“围剿”时,“左”倾冒险主义者不懂得照顾全局的大道理,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丢失一寸土地”,反对一切必要的退却,结果丢了整个中央苏区。毛泽东说:“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联结,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东西死也不放。”[23]

发展经济也是有进有退,有加法有减法,而不是一味做加法。不淘汰过剩产能和“散乱污”企业,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以局部利益伤害整体利益。

从事一切工作都要学会算账,不仅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算长远账。李瑞环在天津当市长时谈到对外开放,他主张算三笔账:不但要看别人赚钱不赚钱,还要看自己赚钱不赚钱;不但要看这个项目赚钱不赚钱,还要看整体赚钱不赚钱;不但要看今天赚钱不赚钱,还要看长远赚钱不赚钱。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雕了大作家巴尔扎克像,雕完后他请他的学生们来看,问怎么样,还有什么问题。大家都说好,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在那双手上。一个学生说:“尤其手好。”罗丹一看这架势,拿起斧头就把这双手砍掉了,然后说了一句话:这双手太突出了,已经影响整体的欣赏,局部伤害了整体,它就是多余的东西。所以现在的巴尔扎克像是没有手的。这段艺术佳话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局部伤害了整体,它就是多余的东西!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全局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打仗不能逞一时之勇,做经济工作不能争一时之利,说话不能图一时之快,要深思熟虑对全局是否有利。

第三,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可丧失原则。全局利益是实践活动追求的最高价值和最高原则。丢掉了全局就丢掉了一切。局部的不为、退却和放弃等等,是实现全局利益的策略和手段,是实现原则性的灵活性。如果离开全局利益、离开原则性去讲灵活性,那就不是灵活性,而是机会主义;不是策略和手段,而成了目的。这当然是不允许的。所谓大智若愚并不是愚,而是真正的清醒,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缠。如果大事糊涂,那就不可救药了。在大局问题上、原则问题上,必须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和清醒。毛泽东说邓小平“绵里藏针”,说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就是他们有原则性、有战略定力。战略决策不可轻易做出,一旦做出,不可轻易言变,更不能朝令夕改。在事关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问题上,在事关主权、安全、发展等国家核心利益上,在事关党纪国法、大政方针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否则,就会犯颠覆性错误。

(二)把握重点

这里涉及战略方向、战略布局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问题。全局所包括的各个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一般性的,有的是比较重要的,有的是最重要有决定意义的。总揽全局的时候,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点。丢掉了重点就是丢掉了全局。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于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来说,重点主要是指以下三类问题。

第一,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它决定战略主攻方向。抓住了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就可以提纲挈领,有效带动全局,事半而功倍。不去抓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平均使用力量,就会茫无头绪,事倍而功半。抓错了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主攻方向错了,就会劳而无功,导致全局失败。“文革”十年的错误所以成为全局性的错误,就是因为抓错了主要矛盾,在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的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丢掉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果搞乱了全党、搞乱了全国,犯了方向性错误。在当代中国,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兴国之要,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全国人民,各行各业,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同时又有自己行业和部门工作的中心,例如企业以效益为中心,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科研单位以创新为中心,军队以打仗(训练)为中心,等等,丢掉了这些中心,叫不务正业。

第二,重大矛盾和战略布局。主要矛盾至关紧要。但主要矛盾不是唯一矛盾。围绕主要矛盾还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矛盾,它们决定我们工作的战略布局。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给我们提供了这种研究方法的范例。今天我们坚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等等,都是基于对重大矛盾的认识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围绕全国工作大局,各部门、各地区都要研究和处理自己的重大关系(矛盾),如:统一战线工作要处理好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各种宗教之间的关系,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之间的关系,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海内外华侨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文艺工作要处理好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群众的关系,文艺主旋律与多样性的关系,文艺雅与俗的关系,等等。军事工作要处理好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常备军与国防后备力量的关系,国防工业中的军民关系,等等。总之,凡全局必有主要矛盾,围绕主要矛盾必有许多重大矛盾,在把握中心的同时,抓住重大矛盾,做好战略布局,是总揽全局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

第三,关键环节和工作的着力点。工作的进展总是不平衡的。某项工作某一时期常有某个环节成为制约全局工作的关键环节。抓住这个关键环节,把它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可以有效推动全局的发展。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现代管理科学有个“木桶理论”,说,木桶的最大容水量不取决于众多较长木板,而取决于那张最短的木板。支点也好,短板也好,都是讲的全局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重视抓关键环节,也是一项重要领导艺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抓住思想路线拨乱反正这个关键环节,便势如破竹地推动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四个现代化”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邓小平说,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据此,我们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在发展中,广东抓住了深圳,上海抓住了浦东,天津抓住了滨海新区,都是抓住了关键。今天我们抓“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抓到了关键环节。总之,如毛泽东所说:“一个原则,就是注意于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键环节。”[24]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