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2)

摘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意识”、坚定“个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更好的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且要使教育资源尽可能实现相对均衡化分配,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要尽可能实现相对均衡化分配;更稳定的工作,不仅意味着有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要有更高质量的工作岗位;更满意的收入,不仅意味着居民收入能够持续增长,而且收入差距要能逐步缩小;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不仅意味着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程度不断提高,而且意味着保障要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仅意味着提升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而且意味着医疗卫生资源能够实现相对均衡化分配,特别是要解决好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问题;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不仅意味着要逐步解决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而且要尽可能降低群众在住房方面的支出,降低负担;更优美的环境,不仅意味着解决雾霾等突出环境问题,还要实现地绿水净;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意味着满足群众基本的文化需要,而且意味着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指出,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每一个“更”字背后,也都有质量的要求。

今天,人民群众的需要不仅是量的扩张,更是质的提升。也就是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是量和质的统一。

第三,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满足人民的客观需求,还要注意人民的主观感受,要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不仅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还要吃好,要心情愉快。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客观需求,也要注重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要把主客观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特别是在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特别是在实现总体小康之后,在人民的很多客观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民主观感受上升得非常快,甚至有时比客观需求都重要。因此,我们做任何工作,不仅要办实事,而且一定要尽可能地把事办好,更要在把事办好的基础上让人民群众心里感到舒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定要把握好人民群众在需求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而这一矛盾发生转化的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只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的需要,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真正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二)担使命

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划事业;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实践历练中增长经验智慧,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党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崇高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了98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首先就包含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它是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一个成熟定型的社会。199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此外,我们还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些“型”要求我们在各个领域要确立起我们的制度和标准。比如建设学习型社会,一方面要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提高能力。如果只有知识,而缺乏能力,就不叫学习型社会了。实际上,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比如伪知识,我们通过互联网可能接触很多假信息、假知识,如何去伪存真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提高我们的能力,包括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伪存真的能力等。

一个体魄健康的社会。一是法治中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在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后,在巩固发展这一成果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扫黑除恶,让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切实保障。要让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不断制订相关法律,使产权保护体系越来越完善。

二是平安中国。建设平安中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社会安定有序。

三是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四是数字中国。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国民充分享受宽带带来的经济增长、服务便利和发展机遇。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吉比特每秒(Gbps)。

五是健康中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一个盎然向上的社会。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形成一个盎然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要有比较大的改善。

2.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担使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增强“四个意识”

要做到守初心、担使命,重要的是增强“四个意识”。当然,坚定“四个自信”与做到“两个维护”也同样重要,这里我着重讲一下增强“四个意识”。

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增强“四个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对党忠诚,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四个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

(一)增强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就是善于从政治高度把握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重视讲政治,坚定政治意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从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就决定了讲政治是我们党的本质特性,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

1.为什么要增强政治意识

(1)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政治意识才能有效应对这些考验和危险。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很多挑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就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更好地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

(2)防止党内出现利益集团

我们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防范利益集团的问题,提出坚决防止党内出现利益集团。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党章中的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就是要防范和清除这种非法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恢复党的良好政治生态,而这项工作做得越早、越坚决、越彻底就越好。

利益集团一旦出现,不仅会严重破坏党的政治生态,而且容易被市场经济中的利益集团所操纵。树立政治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防止党内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

(3)防止商品交换原则渗透党内生活中来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第二,要从制度上确立当官与发财之间的界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第三,防止被利益集团俘获。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