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3)

摘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意识”、坚定“个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2.增强哪些方面的政治意识

(1)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在信仰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第二,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三,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第四,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决定了我们一定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第二,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引导人民群众信仰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2)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矛盾运动叫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的变化导致了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带动了上层建筑的改革。通过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2018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2019年1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文章指出,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典故都是批评和讽刺形而上学的,如盲人摸象、郑人买履、坐井观天、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等等。世界上只有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瞎说一气,不需要依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而坚持唯物辩证法,则要求用大气力、下真功夫。

掌握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形而上学的很多思想方法在社会生活中还是有一定市场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两点。第一,这几个盲人确实摸到大象了。第二,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像个柱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点道理,为什么?因为大象的腿很粗。现在,来了一头大象马上就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围观,当我们闭着眼睛摸大象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很难摸到象腿,最多是摸到摸象人的腿。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人们可能在还不了解事物真相的时候就开始“爆炒”,并且“炒”得没边没沿。所以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样,对于坐井观天也是如此。由于学科划分、职业划分,很容易产生隔行如隔山的问题。比如,同样是哲学社会科学类,懂经济学的人不一定懂政治学,懂政治学的人又不一定懂社会学,懂社会学不一定懂文化学,因此,有时我们看待一些事物就容易出现坐井观天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

(二)增强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强调的是从整体、全局、战略出发,对事态进行综合考量和谋划,要求做到认清大局、看透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

1.要把握新时代本质这一大局

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大时代中的伟大时代。看待新时代,一定要把它放到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大事中来看。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在历史过程中,中国的新时代是大过渡时代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代。关键在什么地方?我们要把处于低潮的世界社会主义推向高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并且在完善的过程中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激烈竞争。因此,我们要把新时代放在大时代中来,而且在竞争中一定要赢得比较优势,把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一些美国政要反复指责中国的制度和模式,我们一定要看到这是制度之争,这个时代是两种制度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要牢牢抓住新时代的本质。只有抓住本质,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

从国际关系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同时,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比如中国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我们把过去不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变得越来越公平合理。我们正在与这些逆全球化趋势以及维护这种不公平的经济全球化的实力和思潮进行坚决斗争。这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我国特别强调要不断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它是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经济全球化,而不是由某一个国家主导而造成不公平的经济全球化。

当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有很多表现,对此我们要很好地理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我们要做好各方面战略部署,特别是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利益共同体,我们要解决共同问题,维护共同价值,这些都是大局。

因此,我们既要把握好新时代的本质这一大局,也要把握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从整体上、战略上考虑问题,而不是仅仅看到琐碎的问题,大局意识至关重要。

(三)增强核心意识

核心意识就是重视核心、维护核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领袖集团事关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

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告诉我们,领袖集团事关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列宁在1920年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指出:“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只有把不按照生产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区分的大多数同在生产的社会结构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所以,要有一个稳定的集团,特别是稳定集团中要有核心,无产阶级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稳定的集团,特别是集团中又没有形成核心,那么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能就会逐步走向衰亡。因此,领袖、领袖集团的本质事关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

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6月16日指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进入第三代的领导集体也必须有一个核心,这一点所有在座的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来理解和处理。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也就是现在大家同意的江泽民同志。开宗明义,就是新的常委会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只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有一个好的常委会,只要它是团结的,努力工作的,能够成为榜样的,就是在艰苦创业反对腐败方面成为榜样的,什么乱子出来都挡得住。从这次事件看出,工人阶级靠得住,农民靠得住,解放军靠得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也是靠得住的,但是如果中央自己乱了阵脚,那就难说了。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这是邓小平同志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3.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核心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是在长期实践的锤炼和历史考验的大熔炉中炼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核心意识,不断增强核心意识,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动上保持高度统一。

(四)增强看齐意识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讲过一段名言:“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了四个方面的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

1.向党中央看齐,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为什么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开辟出来的,党领导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不断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丰富发展,我们现在不仅有道路、理论、制度,还有文化。因此,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当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很多优势,包括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的制度优势,这个优势来自我们党能够克服各种各样不同的利益差别,充分凝聚起人民群众,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党的领导,这个优势就不会自发地发挥作用。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才能不断谋划我们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因此,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就是要向党中央看齐。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