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70年系列报告】郭建宁:中国道路 中国理论 中国话语(7)

4.问题与挑战

问题与挑战主要有这三个方面。

第一,怎么推进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这个论述十分重要,也很有针对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受众群,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问题意识和研究方式。虽然大家重视对话,但实质性沟通应该说进展还不大,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关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未来走向,张岱年先生有一个提法,也就是“综合创新论”。那么,21世纪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西方的现代学术、中国的传统文化综合创新,应该来说这个总的方向和思路是对的,但关键是怎么具体操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关键性课题。

第二,研究的经验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实践的,要与时代同步伐,要以人民为中心。而现在有的研究是话语的西方化、选题的边缘化、研究的经验化、内容的小众化;有的选题看起来讨论地很热闹,但没有什么人关注,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个“茶杯里的风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伟大变革相去甚远。

第三,低水平的重复。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第一个就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因此,增强学术含量、提升学术标准、克服低水平重复,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与积累的过程,要有敢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为人民立德立言。

5.中国话语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有标识性的概念、引领性的范畴、原创性的贡献。在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了重要讲话,将总体思路说得非常清楚。他说:“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他还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应该说,这个要求内容丰富,站位高,任务也很繁重,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加油,一起来努力。立新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这是我们这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

上面我讲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现在我再把这三点简单概括一下:第一,中国道路,在今天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中国理论,在今天最重要的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三,中国话语,在今天我们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三者统一的,紧密联系的,需要整体推进和把握。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