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转型融合发展与主流舆论传播策略(2)

摘要: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和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这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建设全媒体,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二)融媒2.0:务实落地,业态创新

从2016年到2018年,各级的地方媒体开始步入媒体融合的发展舞台。

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媒体机构还是各类信息传播主体,都有机会通过互联网视频、自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实现“爆款”产品的打造;同时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有效连接本地化的特色资源,实现若干融媒体业务的有效产品化,使融媒体在接地气的同时出实效,使融媒体的发展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动力引擎。

也就是说,在融媒体2.0的发展时代,我们要让传统主流媒体“富起来”,找到自己新的变现模式和盈利模式,实现自身的一种健康、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融媒2.0的视角之下,我们要把新兴文化业态和传媒手段创新密切联系。只有实现了融媒体业态的更完善发展,我们才能够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去建构起转型融合发展之后的新媒体,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4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被正式提出并被反复强调。

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响亮表述就是,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以这次会议为起点,融媒体中心建设步入到了县级阶段,也是融媒2.0的真正起点。

融媒3.0智能+融媒体

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那么在媒体领域里,我们可以把创新驱动看作融媒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智能和融媒体的结合。

就当前传媒科技呈现出的演进规律而言,媒体融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中间进程,是“桥梁”,这座桥通向的“彼岸”是什么呢?就是深度智能化的未来媒体,包括大众需求、技术短板、业态趋势等众多因素共同指向的清晰方向。

“融媒体”与“智能媒体”或将自然而然地合体为“智能融媒体”,成为当前传媒创新与发展演进中最为重要的趋势与方向。

201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体现“纵深”一词的核心就是创新驱动。正如他所指出的,“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我们看到,在2019年的第一季度,围绕着融媒体的建设和新技术的应用,在不同层面上都出现了标志性成果。

2019年1月15日,《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推荐性行业标准,予以发布并实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19年1月15日联合发布。

2019年2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暨央视网新版全终端上线。

2019年3月3日,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在新华社正式上岗,她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参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道。

2019年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强调“我们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我们可以就这篇文章的要点作一个梳理:一是,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智能科技创新的一个尊重,也是在媒体融合发展之中运用好这些信息革命成果所吹响的一个号角。二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一切围绕一个“势”字,这个“势”就是发展趋势,在背后又是有着技术的演进,有着客观的、大众选择的一种趋势。三是,要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也就是在线上的生活空间里和我们在网下、在线下的现实世界里,对于价值观和正能量的遵循应该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网上网下同心圆”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之下所形成的一个定位。四是,要坚持移动优先的策略。今天,媒体的移动性仍然是媒体融合发展最需要去考虑的一个领域。5G商用已经启动,在这一过程中,移动新媒体还会在5G的推动之下实现进一步发展。五是,要探索把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的采集、生产、分发、接受和反馈的全流程之中。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的新闻媒体和未来的媒体机构所依赖一个重要技术,正如今天的媒体平台,难以避免的去使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一样。六是,要依法加强对于新兴媒体的管理。也就是说,在加强主流媒体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于新媒体的监管、管理和引导等一系列的工作。要把自媒体、新兴媒体平台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引入到主流传播体系之下,让它成为我们传播体系的一部分。

文章还指出,“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那么,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点是资源集约化。我们在信息传播和信息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资源,在全媒体时代是进行了大规模汇聚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资源集约平台。第二点是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搭建,实现一个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协同高效的一种传播体系。要让不同的手段发挥不同的作用,让一个全媒体传播体系之内的媒体传播主体,能够综合运用各类手段来实现一个更好的传播效果。第三点是差异化发展。全媒体格局之下所形成的不同传播主体,特点是不同的,不是简单的“千媒一面”、“千网一面”的状态,不能搞“一刀切”。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的解读,我们也谈到了“四全”媒体的概念,所谓的“四全”媒体是指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全程媒体指的是媒体在播报一个事件消息的过程当中,从事件的开端到最终的结果,媒体都对其进行跟进,使得事件的每一步进展消息都能即时对公众进行发布。全息媒体指信息传播的形式不再拘泥于简单的图文,AR、H5、音视频等新鲜形式更能为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能够对新闻信息进行立体的展现,并且在当今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万物皆可为媒介”的发展趋势随之愈加明显。全员媒体即在信息传播渠道十分便捷的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全效媒体指的是媒体的分众化特征愈发明显,能够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地将传播分类。这也是不同于以往的新闻传播过程的地方。以前一则新闻传播出去,并不明晰受众群体到底集中在哪里,也不了解传播的效果如何,更不知道受众接收到信息之后的反馈都有哪些。

“四全”媒体是我国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无缝隙融合的实践产物,是媒体融合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将媒体融合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必经之路。

建设好融媒体,做好转型融合发展,这是今天传统主流媒体实现自身强大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我们步入到一个融媒体的进行时阶段,无论是1.0的站起来,2.0的富起来,还是3.0的强起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一直在路上。

从相加到相融,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从搭建基本的平台到务实落地的发展,形成业态的创新,再到创新驱动发展,如何把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真正有效地应用在信息传播的全流程,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持续深入的探索。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