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严书翰:新中国70年发展的三大启示

严书翰

严书翰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筚路蓝缕、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的历史。回顾新中国70年来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三大启示:时间佐证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时间使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壮大,时间证明70年的社会主义中国风华正茂。

一、时间佐证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一)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重视历史

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重视历史?恩格斯有一句名言:“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加重视历史。”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这段话总结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重视历史的问题。我们说的“新中国70年发展的三大启示”正是从历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来讲的。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历史,我们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也很重视历史,重视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教育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邓小平同志也讲过:“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教育党员干部,也就是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历史眼光和长远的战略考量。

对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观,我们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所谓“面”就是尽量多浏览总书记的讲话,所谓“点”就是重点篇目要多读、熟读,如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1·5”讲话:第一次“1·5”讲话是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第二次则是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1.第一次“1•5”讲话

在第一次“1•5”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来加以考察,并且把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一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四是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五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六是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来考察,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连在一起。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也可以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来考察,对我们把握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教育党员干部,主要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方面。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再到列宁的实践、苏联的模式,以及我们党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有失败更有胜利、有低潮更有高潮,也证明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第二次“1•5”讲话

在第二次“1•5”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从中外历史讲起,主要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从中国来讲,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中国的夏、商、周讲到民国三十八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从国外来讲,习近平总书记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讲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东欧剧变,从世界社会主义曲折发展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得出结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无论第一次“1•5”讲话还是第二次“1•5”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都是从史论结合的角度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二)如何正确认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的挫折

在论述历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时,我们从来都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曲折的、要遭受挫折的。因此,我们讲社会主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就必须要回答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的挫折的问题,即为什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15个社会主义国家仅剩下5个,即“一大三小一半”。“一大”指社会主义中国,“三小”指越南、老挝、古巴,“一半”指北朝鲜。这一时期,各种质疑或攻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甚至我们党的言论层出不穷。然而,在世界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的时期,我们经受过各种考验、从大风大浪中走过来的党是冷静的、处变不惊的。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冷静分析发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绝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反而是苏联东欧的共产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产生的恶果。

于是,在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的背景下,我们党于1992年召开了党的十四大,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定信念和远见卓识。对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的挫折,邓小平同志说过:“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颠扑不破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同志讲的“人民经受锻炼”就包括我们中国人民。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垮了,但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没有垮,还更加繁荣。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这段历史时讲到:“历史总是按自己的逻辑向前演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表明,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而且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西方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断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体系危机、价值危机。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的挫折形成的鲜明对比,是分不开的。美国学者福山在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十几年之后,看到社会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制度衰败,提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衰败理论”。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败。

(三)用正确历史观教育党员干部的深刻意蕴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非常重视历史,我们党也非常重视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两次“1·5”讲话,都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论证社会主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合乎人类历史规律的。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史论结合的方法来论证重要结论,是值得我们的领导干部与学者好好学习的。同时,我们要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教育党员干部,其中就包含我们党的忧患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其中一个内容也是培养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我们的忧患意识也正来自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