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鞠熙:穿越300年,看康乾盛世的北京胡同(3)

三、从胡同生态环境的变化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要看的地方是赵登禹路,相信北京人应该对赵登禹路都不太陌生,那么300年前的赵登禹路是什么样子的呢?当年的赵登禹路叫河槽,本是金中都和元大都的泄洪渠。元大都的时候,马可波罗的远洋商船可以一直开到我们的积水潭码头,也就是说那时候积水潭码头是可以停泊海船的地方,可想而知水位得有多深。正是因为水很深很多,考虑到万一涨了洪水怎么办,因此赵登禹路这条泄洪渠非常重要,水位也非常高。后来积水潭码头弃用了,水位越来越低,这条渠就成了一条枯渠。当然,这是后话。

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康熙80岁那一年,也就是18世纪前期赵登禹路的景象。大家可以看到图中画了水,水边还长着很多草,水面上架着很多座小桥,说明它的水位仍然是很高的。

5

其中离我们最近的这座桥从主要水道上横跨而过,被称为横桥,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延续着这个称谓。它所处的位置就在今天的西直门内大街,离国家图书馆不远。

清朝晚期,河槽(今赵登禹路)的风景还是非常美的。康熙时期,吏部侍郎汤右曾形容河槽的景色是“岿然削出此香台,恰在蒹葭野水隈”。“蒹葭”是什么?我们都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描绘湖泽水草蔓延的景象,说明当时这里仍然水草丰沛。到了19世纪末,晚清光绪时期,旗人学者震钧还描述这个地方为“窄港相通,石桥互接,或倚茂树,或亘颓墙。金晃刹竿,最多古寺。花依篱角,略辨人家”。我都舍不得翻译,因为原文太美了,相信大家应该能读懂,能够理解他希望传达给我们的那种感受。“虽不能遽角胜江南,亦无复东华尘梦矣”,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什么PM2.5,什么塞外的风沙,到了这里全都忘了。其实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仍是一派有野趣的地方。著名古玩大师王世襄老先生特别喜欢抓蟋蟀、养蟋蟀,那时候他到赵登禹路抓蟋蟀,还能抓到个头儿大的呢!今天大概是不太可能了,这还是50年代的时候。

为什么《红楼梦》怡红院里那两棵海棠树,宝玉高兴它就开花,贾府衰落它就死了;为什么芙蓉花在女孩子年轻的时候开得那么美,女孩子伤心的时候就一朵花都不开?今天我们可以作出一种特别的解释,因为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是互相依存的,我们的生活真的和自然离得不远。相信今天很多人都去过国外那些大城市,对吧?像巴黎、柏林、纽约等欧洲大都会,那个城市是以人力规划出来的,所以房子很整齐,风格很统一,一眼望过去雄伟壮阔,但是你几乎看不到什么具有自然野趣的景观,而我们北京不是这样的。今天的什刹海旁边都是酒吧,非常热闹,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什刹海还不是这个样子,它的海岸线很长,海岸上长了老高的蒿子。我们去调查的时候,很多老住户告诉我们,河边的蒿子都是半人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叫《卧虎藏龙》的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清末民初旗人小说家王度庐的作品《卧虎藏龙》,讲的是一朵莲花刘太保追碧眼狐狸,这碧眼狐狸简直太坏了,但是因为武艺高强的玉娇龙老保护碧眼狐狸,所以一朵莲花刘太保就总也追不上她,每次追到什刹海边上就没有踪影了。当时赵登禹路基本就是个野地,是南来的士子缅怀江南风光的地方,是我们亲近自然的地方,可以抓蟋蟀、打兔子,说不定还有个黄鼠狼在你身边窜一窜,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自然野趣的地方。

过了石桥之后有一条胡同叫柳巷,柳巷北边叫魏儿胡同。当时的魏儿胡同是正红旗官学所在地,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胡同。

下面这幅图叫《乾隆京城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实测图之一,

绘制完成于1750年,即乾隆十五年。

6

明清两代,很多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并且开始和中国的皇帝打交道了。在传教士的帮助下,从康熙皇帝开始,我们就掌握了制图术,所以康熙和乾隆都很热衷于画地图。上面这幅图是在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指导下,由当时的内务府大臣海望等人主持绘制的。这幅图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它的比例尺极大。大家看图上有很多小格子是吧?小格子拼成了一座座房子,比如画五个小格子,那就说明是一栋五间的房子,一个小格子就是一间房。除了房屋之外还画了所有的设施,比如在有水井的地方画一个圈,有栅栏门的地方画一个小栅栏门,要是有假山、园林就给你画一点山石园林。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今天我们想要复原乾隆时期的北京,拿着这幅图就完全可以重新造出一个当时的北京,它不仅把每一间房子都画在了上面,而且比例尺、位置关系都足够精确。许多老先生们已经对此做过很多研究,证明这张图是非常非常精确的。精确到什么程度呢?连这个墙是一道厚墙还是一道薄墙都给你画出来了,要是厚墙就给你画两道线,薄墙就是单线。连这样子的细节它都没有忽略,所以真的是一份非常伟大的地图。

早在明末,传教士就来到了中国,那时候他们的天文观测手段比我们先进,做的一个贡献是帮助我们修正了历法。但是在清代的时候,传教士与皇帝之间的交往造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对西方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为什么西方历史上有工业革命,有科技的突飞猛进,又有整个资本主义列强,殖民地国家的兴起?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背景是西方经历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大家都听说过“启蒙运动”这个词吧?启蒙运动中有三位重要的思想巨头,其中有一位是伏尔泰,大家知道他的启蒙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吗?给大家解释清楚这件事情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北京这座城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整个大历史中的高度和价值。

前面讲到一个叫郎世宁的意大利传教士指导我们画了《乾隆京城全图》,那么还有一位叫白晋的法国传教士,这个人跟康熙皇帝的关系非常好,他在中国期间就不断地写信把他和康熙皇帝交往的过程以及他在中国的见闻汇报给法国国王。这些书信随后在法国社会流传开来,掀起了一股极为巨大的思潮。那时候文艺复兴刚刚过去,法国人刚刚开始从中世纪的神学、上帝的概念中苏醒过来,他们某天突然发现在遥远的东方有这样的一个国度,那里的人不知道什么是上帝,但文明程度居然如此之高,生活得如此之好,这会对他们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伏尔泰认为世界上最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一个由开明君主所领导的立宪制度,他所指的开明的君主就是康熙皇帝,他觉得康熙皇帝是完美君主的典型。可以说,正是18世纪北京的政治体制、风土人情、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了法国,促使了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兴起和整个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生。这段历史我们是不应该忽略的。

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资本主义的整个经济生产体系存在着危机和隐患。为什么全球会变暖?为什么资源会枯竭?为什么亚马逊大丛林,地球最大的绿肺,给我们提供氧气的地方不断遭到盗砍盗伐?人类不断地在索取,而忘记了自然生态平衡,这归根结底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马克思非常伟大,他很早就给我们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永远没办法统一。这就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度索取,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是否需要在东方思想之下再来一次启蒙呢?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东方文明中有很多很宝贵的思想财富,比如倡导天人合一、节度为用,强调顺时而动、顺天而行的基本行为理念。为什么我们有二十四节气?到了什么时候就吃相应的时令产品,这是最符合天时地利的做法。我们干嘛非得要去吃反季节蔬菜?非得要吃800里之外,不知道澳大利亚哪个小岛上生产的一种得花大量的汽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我们运过来的可能还不太好吃的水果?到了什么时间吃什么菜是顺天而动的表现,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中国智慧。

我们讲西方传教士带回到欧洲去的政治思想、人本思想促成了他们的思想启蒙,那么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那样,好好地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新发掘和理解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中的宝贵财富,再为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