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把中国打造成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制度”这个词用了222次,制度是配置资源的高速公路,是配置资源的神经中枢,也是配置资源的大脑和决策中心。在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后,改革每往前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开放之于改革的倒逼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进入新时期,“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等正成为开放体系下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的目标和重点。新时期的对外开放也要向规则、议程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转变,全方位开展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中欧,中英,中日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主要多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或者升级谈判,积极探讨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可行性,在全球贸易规则重塑中保障自身利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升到更高的位置。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和高效能的竞争市场,这是理想、是目标、是基准点、是参照系。“有能”主要是指国家治理能力和政府的执行力;“有为”是指政府在应该作为的地方(主要是维护和服务)不缺位;“有效”是指政府行政的效能和效率;“有爱”是指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调节手段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