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夯实政治根基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05】夯实政治根基 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闯(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突出问题导向破解治理难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强调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作为党的事业的根基,基层党组织是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特别是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怀柔区结合市委巡视、区委巡察、村和社区“两委”换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多项工作,对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检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总体良好,但也存在党组织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示范引领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党员在关键时刻担当作为尚需强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怀柔区积极探索以建强基层组织、做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打造党员“红马甲”志愿服务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党建引领工程新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重点是提升组织力。怀柔区通过一个一个问题研究突破,一个一个方面巩固提升,推进强组织、抓“头雁”、带队伍三策“齐步走”。

抓牢规范化建设“牛鼻子”,建强基层组织。针对农村基层党支部领导弱化、“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怀柔区利用废旧厂房打造了全国首个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训中心,设立了800余平方米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展厅和4个“三会一课”实操演练室,实现对全区3900余名基层党支部委员全覆盖实操实训。建立了全程纪实指挥系统,远程督导检查“三会一课”开展情况,构建起“看有内容、学有榜样、练有示范、干有目标、督有平台”的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新模式。同时,突出“党味”,精简整合村级组织各类站室、牌匾,搭建村级“三务”公开电视云平台,推进基层农村党建工作规范化开展。

扶强“关键少数”,激发领航作用。实施“头雁”领航工程,设立“头雁”领航年度论坛,通过“书记讲、大家谈、领导点、专家评、跟进做”等方式,促进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共同进步。构建“头雁”结对机制,广泛开展区内结对帮扶和与海淀等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建联建,以先进带后进。实施“头雁回巢”行动,通过下派“第一书记”、选派党建助理员等工作举措,推动优秀人才一线锻炼、回村任职。截至目前,已有15名党建助理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关心关爱农村干部成长进步,4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被招录为公务员。

做实党员“红马甲”志愿服务,彰显示范效应。打造“红马甲”志愿服务党建品牌活动,引导党员自觉亮身份、当示范、作表率,有效解决一些党员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甚至在关键时刻站不出来、选择性“隐身”的问题。注重制度化引领,推动“党员报到”在全区展开,组建党员“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志愿服务“集中日”与“固定日”相结合的制度,开展了近百次志愿服务活动。注重责任化落实,采取网格化定责、积分制激励,推动志愿服务成效与年度党支部考核、党员工资待遇挂钩,避免党员“红马甲”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目前,全区已有1.1万名党员到社区报到,8000余名党员认领岗位,形成了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

怀柔区“三位一体”党建引领工程新模式,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全面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两支队伍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要始终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根本目标。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要把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有力抓手,进一步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怀柔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全面、科学、细致的规范,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渤海镇北沟村位于慕田峪长城西侧深山区,仅有100多户330口人,曾经被人称为“北旮旯”。村党支部书记王全多年如一日抓班子、带队伍、立村规,通过盘活村内资源,使北沟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国际村”,他也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哨营满族乡三岔口村原本是一个低收入村,党支部凝聚力不足。从市里下派的“第一书记”卞恒青,从加强班子建设和组织建设入手,凝聚人心,提升士气,村情民风大幅度改观。在2019年村“两委”换届中,卞恒青当选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要始终把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关键路径。作为带头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怀柔区主动拓宽视野、搭建平台,通过选优育强、组织帮扶、制度激励等举措,建设一支过硬的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实现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目标。实施“头雁”领航工程,选育了一批能带富、会服务、善治理的能人回村任职。宝山镇道德坑村是市级低收入村。2012年底,身为北京某运输服务有限公司股东的高国民回乡任职,挖掘道德坑村烈士陵园红色旅游资源,通过公司化运行,实现规模化发展。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不但实现了村民就业增收,还在2018年底实现“脱低”。9年前,喇叭沟门满族乡对角沟门村村容村貌破旧,贫穷落后。在外经营劳务派遣公司的季文才回乡任职,带领村党支部成员开展提升村居质量、发展民俗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目前该村流转750亩土地发展集体观光农业,推行民宿旅游合作社经营模式,引入专业旅游公司打造精品民宿,村里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要始终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有力支撑。基层党员距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接触最多,最直接最广泛地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怀柔区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让志愿服务成为党员的一种习惯、一种标志。喇叭沟门满族乡是北京最北部的乡镇,中榆树店村在乡政府西4公里,地处更为偏僻的深山区。村党支部书记彭兴利任职30年来,从贷款养牛,到建成养殖区;从率先拆房,到新村落成;从带头经营民俗旅游,到全村拥有65家民俗院,始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现如今,中榆树店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旅游村,村民人均收入近3万元。因彭兴利总是戴着草帽忙在地头村里,被称作“草帽书记”。以他为原型创排的评剧《草帽书记》,获得北京市农民艺术节戏曲评选金奖。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曾高度评价说,“草帽书记”先人后己,一心扑在为百姓办事上,体现了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发挥了领头雁作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永浩(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密云区坚持强化党建引领,注重在战“疫”中检验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筑牢城乡社区防线。

突出党建引领,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建立指挥体系,增强政治领导力。构建“区、镇街、社区(村)三级书记抓防控”指挥机制,建立快速反应、统筹部署、调度会商、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形成“职责清晰、部门协同、条块联动、联防联治”的工作格局。建立组织体系,增强核心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组织和群众工作优势,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战。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下派工作队、小区防控阵地和一线卡点,建立128个临时党支部、632个党小组,全面筑牢“党组织统筹、支部书记带头、党员干部冲锋、群众积极参与”的严密“红色防线”。建立责任体系,增强贯彻执行力。建立区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片、镇街干部包社区(村)、村居干部包街、党员和村居民代表包户五方联动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全面压实全区1254个网格防疫责任,实现“任务到格、责任到人”全覆盖管控。抽调77名干部成立督导组,坚持日督查、日汇总、日反馈,确保防疫责任一贯到底、落实落地。

坚持人民主体,形成人人参与、团结战“疫”的浓厚氛围。广泛发动群众,建强主力军。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党组织“内核”驱动,群团和社会组织等“外围”发动,广泛动员1.6万名群众参与站岗执勤、义务巡逻等重点任务,在全区三轮“敲门”“扫街”行动中,入户见面20.1万户53.3万人,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有效引导群众,打造“助攻队”。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提高防护意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建立群众举报、邻里监督等机制,积极发动业委会、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劝阻群众聚集等行为。搭建恳谈厅、心愿亭、说事拉理平台等议事协商载体,实现防疫期间各类矛盾纠纷自我消化、自我解决。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自愿捐款捐物,以不同方式助力参战。积极服务群众,全力保障群众生活。通过设置提货站、线上采购等方式,为群众开展代买、代取等服务11073人次。通过热线服务、媒体公开等做好政策引导,澄清不实信息,稳定群众情绪。发挥123个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在线做好群众医学服务。引导区内企业转产口罩,日产量达到250万片,有效满足群众需求。为居家观察人员发放“3+X”爱心包1万余份,通过电子绘本、园艺疗法等方式加强健康引导,让群众安心放心。

引导多方共治,强化重心下移、权责下沉的力量支持。充分发挥政治统领作用,统筹干部力量、撬动社会资源、释放基层动能,有效聚集各方力量筑牢基层堡垒。推动人财物下沉“及时助力”。加强全区统筹,下派2672名区直干部下沉社区一线支援,动员6098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参战。区委下拨党费289万元,调拨口罩315万只、消毒液17万瓶、手套44万只。强化防疫一线党性锻炼,82名同志在一线申请入党,8名同志实现“火线入党”。引导多元参与“广泛聚力”。发挥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动员27家中央、市属企事业单位191名干部下沉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强化党建联建共建,组织1200余家驻镇街企业单位共抓疫情防控、共商区域治理。发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优势,全区64家物业企业4508名员工全部参战,推进社区、业委会、物业企业共同构筑社区严密防线。倡导两新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捐赠资金物资602万元助力防疫。狠抓基层减负“有效腾力”。严格控制防疫期间发文,实行“周一、周五”无会日制度,重要会议利用视频系统开短会、提效率、防聚集。深入整治防疫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规定由基层统计上报的疫情防控数据,一律一口出、一口入,有效把基层干部解放出来,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主战场。

筑牢法治保障,打造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良好秩序。坚持依法防控,充分发挥法治规范保障作用,确保疫情防控始终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进行。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强引导。发放《疫情防控法律知识》《防控十条要求》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区级媒体、村村响、一封信等方式,广泛宣传防疫要求和法律规定。通过宜居密云、法润密云等微信公众号,选取瞒报病情、暴力闯卡、造谣传谣等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建立公共法律平台,强服务。成立区级法律服务中心、20个镇街法律服务站、386个社区(村)法律服务室,配备44名律师,实现“一村一居一顾问”。坚持依法依规防控,强规范。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大人流应对方案等制度文件,出台25项配套指引,严密法定权限和程序。全面加强防疫培训,规范防控流程,提升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水平。开展疫情矛盾纠纷专项排查3046次,调解纠纷79件。强化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危害防疫行为,全面规范市场经营、安全管理等方面秩序。

注重科技支撑,拓宽智慧治理、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注重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有效提高防疫效能和社会治理水平。打造一体化政务平台。依托区、镇、村三级联动的电子政务体系,实现防疫期间政务服务信息化。设立服务绿色通道,利用政务服务网、微信公众号等开展预约办理、网上审批、上门代办服务,减少群众聚集,共帮助群众代办业务3300余项,实现防疫不间断、服务不打烊。依托新技术精准管控。及时应用红外线等人工智能测温系统,有效缓解商超等测温压力。运用区块链赋能增效。运用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将各镇街网格化管理与大数据、互联网有机结合,打造实时互联、数据共享、联动协同的智能应用场景,优化疫情防控流程,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密云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强化了基层治理能力,形成了有益的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更是如此。密云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响应、迅速行动,稳妥有效地应对此次疫情,根源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实现疫情防控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后盾,只有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牢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才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好各种突发事件。

坚持人民主体是核心要义。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民,这次战“疫”人民群众既是主体力量,也是捍卫对象。战“疫”中,密云区注重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区50.3万人民同心同德,共同筑牢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同时,区委全力做好群众医疗救护、生活保障服务,让群众安心、放心和舒心。实践证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要紧紧抓住人民这个核心要义,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力量,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初衷和目的。

坚持多方共治是工作关键。战“疫”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必须集中全社会力量方能打赢打胜。疫情发生以来,密云区坚持全局统筹、多方发动,及时把各级党组织、行业、系统和部门调动起来,把社会和群团组织、非公企业等各方力量发动起来,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号召起来,筑牢了联防联治的钢铁防线。实践可见,开展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发挥党建引领优势,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坚持依法治理是基本前提。法治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力武器,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战“疫”中,密云区通过工作指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形式,将依法防疫融入到防控、服务和执法全过程,确保防疫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实践可见,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框架下,法治是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把法治挺在前面。

坚持科技支撑是必要条件。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必须借助成熟的科技手段才能提高防控成效。战“疫”中,密云区突出疫情智慧管控,及时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疫情防控中,极大提高了整体成效,改进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实践证明,科技既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必要支撑。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处理好几对关系。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的经验做法,建立长效机制,及时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处理好平时与战时的关系。战时城乡社区自治力量的发挥,离不开平时的培养与引导,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加强党建引领,全面提升群众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在战时“大考”中才能不败下阵来。同样,平时的培养引导也需要战时“大考”来检验、促进和提升,在战时要注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要处理好自治与法治的关系。坚持法治是城乡社区和群众自治的基本原则,脱离了法治的自治就是“失治”,只有在法治轨道上的自治才能行稳致远。同时,法治要给予自治一定的赋权空间,确保自治既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又能充分发挥自治的优势,更好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要处理好治理与服务的关系。做好基层治理工作,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只有把服务群众放到首要位置,社会治理的方向才能不偏,才能赢得人心,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处理好线上与线下的关系。战“疫”中,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既提高了效率,也防止了密切接触,但是不能因此忽视了线下面对面与群众的接触交流。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把握好网络信息手段使用的度,确保与群众联系线上线下双向畅通。

祁永清(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纪委书记):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必须牢牢抓住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夯实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思想建设是推动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建设。只有持之以恒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强大的精神动力、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清晰的工作思路。抓常态化学习,认真落实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理论学习制度,防止紧一阵、松一阵等现象,确保理论武装不断线。抓系统化理解,既要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也要学习涉及其他领域的理论,防止断章取义、碎片理解等现象,全面准确掌握精髓要义。抓实践化运用,采取研讨交流、对照检视等方法,引导大家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抓学习,防止学用脱节“两张皮”等现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通过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推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地把对党忠诚的政治要求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必须牢牢抓住监督协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个重点,突出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提高政治监督质量,核心在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抓住根本、聚焦核心,才能把准方向、取得实效。坚守职责定位,明确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的专责监督机关、纪检监察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专责监督干部,牢记监督是自己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履行监督职责上。强化政治监督,明确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重点是政治监督,积极主动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情况的监督,加强对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明确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难点在日常监督,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确保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

必须牢牢抓住从严从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强化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证。人才为政事之本。实现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抓起,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提升政治能力,纪检监察工作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治能力是纪检监察干部应该具备的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必须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锻炼,加强政治能力历练,学会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工作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过硬的政治能力履行工作职责。补齐知识短板,着眼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要求,通过学习培训、实践帮带等途径,组织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掌握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掌握宪法法律法规,学习掌握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执行政策水平、执纪执法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真正成为善于监督、纪法皆通的专业人才。强化自我监督,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和监督执法工作规定,自觉把监督执纪执法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使纪检监察机关真正成为“铁打的机关”、纪检监察干部真正成为“铁打的干部”,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公信力。

必须牢牢抓住创新发展这个动力,努力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突破。创新是历史进步的源泉,是工作发展的动力。不断推动创新,才能适应新的职责要求,才能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树立新理念,深刻认识党和人民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期待、对反腐败斗争的新要求、对纪检监察工作职能的新定位,牢固树立把监督挺在前面的理念,切实履行好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拓宽新思路,牢牢把握“两个维护”这个“纲”和“魂”,聚焦落实党委政治责任,聚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掌握新方式,增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意识,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统筹运用纪法“两把尺子”,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发展。探索新方法,着眼时代要求,注重在思想教育、制度机制、监督检查等方面探索创新方法,把准关节点、抓住要害处,不断提高监督执纪质量,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加富于时代性创造性。

王鹤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办公室调研员):

毫不动摇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人民法院作为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纪律部队,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力量,毫不动摇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放在首要,是性质所系、使命所求、职责所需。

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责任。政治建设在人民法院建设中具有引领性作用,处在决定性地位,提供根本性保证。要始终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人民法院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和全要素全方位,牢固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绝对领导的体制机制,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突出抓好政治领导、政治引领、政治监督,充分发挥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讲政治作为主根主线和主责主业。开展严肃认真的政治生活。牢固确立党的意识,始终尊崇党章、认真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机制。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时刻确保法院姓党、法庭向党、法官为党、干警爱党。

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仗进攻战。在改革开放环境里、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网络信息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多面性、多元化与多层次的特点规律,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形势复杂严峻、斗争尖锐激烈。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作为全体党员干警政治成熟之根、安身立命之本、成长进步之基。广泛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学习教育,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融媒体等科技信息手段,创新丰富党组织活动的内容方式,始终宣传弘扬正能量,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歪理邪说与反动谬论,稳固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明确政治文化的深刻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注重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弘扬对党忠诚、对事真诚、为人实诚的作风。重点抓好法院文化标识和文化环境布设,着力推进法院题材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大力宣扬先进典型事迹,切实为人民法院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文化基础。强化党内制度约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认真学习遵守党内法规制度,务必做到党中央号召的坚决响应,党中央要求的坚决执行,党中央决定的坚决贯彻,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加大纠正“四风”问题力度,严密细致排查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规矩人。

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要加快推进政法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首都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整风肃纪为抓手,以正向激励为保障,积极构建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政治环境氛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政治立场,坚持司法为民的宗旨和初心,切实把人民群众和当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永远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增强法治工作的人民性、民主性、群众性,永远保持法院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