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贺新元: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地位

1597388225(1)_副本

贺新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地位的科学定位,也是党中央第一次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升华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个“关键一步”走好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因为,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空中楼阁。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地位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地位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从此,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蜿蜒而伸,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不是从改革开放伊始就非常明晰,而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起“摸索”和最终定型,期间经历了不断的矫正与完善,体现出中国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性,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不断深化。

(一)“小康”概念的提出

1979年12月6日,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问邓小平同志: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邓小平同志指出,到本世纪末,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是我们党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并把它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目标下的“二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随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认识的深化,我们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党的十三大把发展战略调整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下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根据党的十三大的要求,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细划为“三小步”,形成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新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体定位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党一百年”的无缝对接。2000年,我们如期实现总体小康水平,但还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根据“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了实现这“六个更加”,十六大报告对经济总量进行了指标量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