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一、 经济发展质量的含义与经济运行质量的决定因素
“经济发展质量”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在中国的学术界、政界和公众领域激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本身、教育水平的提高、生态和人力资本的提高、收入均等化等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
“健康”的意思是不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增长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小的经济危机并无大碍,就如同人平时会生一些小病,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可以说,经济要想长期、稳定、持续地增长,一些小的局部性的危机往往是必须的,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现在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产品和新的行业出现,同时不断有老产品退出市场。在这样一种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老企业的破产可能会导致局部范围内出现较高的失业率或个别银行出现规模稍大的不良贷款。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小规模的局部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但是总体来说对整个宏观经济不是坏事,因为它相当于去产能的过程:一方面把效益较低的企业淘汰;另一方面也把这些企业占用的土地、房屋、劳动力、资金等资源腾出来,转移到更具有竞争力的朝阳行业中。所以从宏观经济框架来看,它恰恰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增长。宏观经济要避免的是系统性的、全局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避免导致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或对社会产生大影响的危机,如1929至1933年的“大萧条”、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持续”的意思是在健康的情况下,继续运行下去。所以在我看来,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现代经济中的决定因素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都是产能过剩。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石油或其他原材料,而是市场。因为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要想把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就必须有足够大的市场,如果连产品都卖不出去,原料也就不重要了。也就是说,所有资源的重要性都是因为有广大市场而衍生出来的。
我们在宏观经济分析中,一般提到市场规模时,会用到一个术语——“总需求”。它与市场营销理论中的“市场规模”是一个意思。此外还有“均衡产出”这一概念,我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通常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供给和需求应该是平衡的,如果供小于求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供大于求可能就会出现失业的情况。所以我们希望经济均衡增长。
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的均衡产出取决于总需求一边,因为此时供给大,需求不足,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一定能卖出去。因此,均衡产出决定于需求,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就决定于需求的质量。
需求的质量决定于什么呢?我们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把总需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需求,另一类是非政府需求。非政府需求包括三部分:一是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这部分在总需求中占比非常大;二是企业的投资需求,比如企业生产必须有生产的空间、机器设备等投资品;三是出口,即外国人对本国产品的购买。
投资的质量决定于什么?我们是以不发生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为标准判断需求质量。我认为,投资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该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越高,企业亏损的可能性就越小,它的贷款就不会成为烂账。在发生烂账的规模较小的情况下,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就会低一些;如果项目预期收益率低,企业就有可能亏损,从而导致不良贷款。不良贷款规模越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消费的质量又决定什么?在宏观经济分析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谈到消费的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满足的度量。如果一个人从消费某种商品上得到的效用越大,他就认为这个东西越值,越值就越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它。而对生产者来说,这就意味着产品的售价可以提高,收益率自然就比较高,于是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消费的质量就决定于人们从消费某种商品上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效用越大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当然就越小。这是非政府需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