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苏剑: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3)

总体来说,美国这50多年的经济增长比较平稳。但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没有了对手之后,美国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的投入开始减少,精神上也开始懈怠,于是产品创新的速度就降了下来。到了2000年,美国经济进入了衰退,为什么?因为冷战期间积累起来的科技成果的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经济中没有了新的消费品,也就没有了新的投资项目,结果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就开始衰退。

经济衰退之后怎么办?美国开始降息。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PPT2

上图为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走势图。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的基准利率,也是最低利率。美国所有其他利率,都是在其基础上增加一定百分点所形成的。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至少都在3%以上,高时能达到6.25%。

如果有一天你听到政府要稳增长,那利息率应该是降低的,因为正统的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要想用利率刺激投资就必须降息,从而使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速提高。

按照现在正统宏观经济的观点,高增长应该和低利率是一对组合,但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恰恰出现了高增长高利率的组合。其原因就在于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固定的。各国政府在采取货币政策刺激投资时,显然把利率当作因,投资当作果,利率变化导致投资变化。但有没有可能投资变化导致利率变化呢?完全有可能,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中存在大量的好项目,也就是新的消费品可以生产,企业就很愿意投资。企业投资对资金的需求就增长,同时如果供给保持不变,那么利息率自然就会上升。结果就是投资的增加导致了资金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利率上升。当然投资的增加同时也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所以就出现了高增长高利率这样的组合。

但2000年之后,美国经济中没有了新产品,于是扩大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出台了。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当时美联储进行了大规模的降息,利息率从2000年的6.25%,一路下调到2002年的1.5%。2003年降到了1%,并持续了3年左右的时间。

联邦基金利率是6.25%时,对于企业家来说,收益率为5%的项目都是不会投的坏项目;但是利息率降到1%的时候,收益率是2%的项目都算是好项目,也就是随着利息率降低,刺激出来的投资的质量是越来越低的。

当时美联储降低利率的办法是扩大货币供给量。美国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之间有着比较强烈的相关性,其前所未有的货币扩张政策导致银行体系中流动性充裕,但是缺乏好项目,银行资金贷不出去;而企业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也就不需要贷款。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银行家们就要想方设法找到好的项目,把钱投出去。当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也很着急,为了刺激经济,他提出了“美国梦”的设想,其中有一条据说是希望每一个美国家庭能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但在当时美国经济的现实情况下,很多还没有自有住房的美国家庭要么收入比较低,付不起月供;要不然资产比较少,付不起首付;要么是信用记录太差,得不到银行贷款。于是银行将贷款条件普遍降低,并且以低廉的利率、便捷的手续,给以往不够贷款资格的客户发放了很多住房贷款,这种降低贷款条件之后发放的贷款就是“次级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美国收入比较低的家庭获得了贷款,买到了房子。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也开始急剧上升,并拉动了经济增长。2004年,美国经济增速达到了3%以上,有的季度甚至在3.5%以上。伴随而来的则是美国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了美国经济走向过热。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