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苏剑: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2)

政府需求是各级政府部门对产品的需要。比如作为中央政府,它需要教育、医疗、文化、科学、国防、外交等各方面都消耗一些资源。此外,政府为了调控宏观经济也需要付出一些资源,这就是政府的需求。

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我们一般关注非政府需求,为什么呢?一方面,政府维持自己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支出一般是刚性的,比较稳定;另一方面,政府用来进行宏观调控这一部分支出又是逆周期的。所谓逆周期,就是它对非政府需求作出负向的反应。因为政府的目标是让经济平稳运行,所以政府用于宏观调控那部分支出或者资源是多是少,取决于政府对非政府需求的判断。如果非政府需求规模太大,政府就要降低自己的支出,减少自己对资源的需要,从而保证总的需求是稳定的。相反,如果非政府需求规模太低,政府不采取措施,不增加自己的支出,那么经济就会衰退,增长率就会下滑。所以政府逆周期调节的意思,当然就是这个时候政府增加自己的支出,把这个需求再补上,从而保证总需求稳定。

政府用于宏观调控的支出,通常是逆非政府需求而动。所以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我们一般都着眼于非政府需求进行分析,根据非政府需求规模的大小和政府的目标提出政策建议。政策本身是要把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和非政府需求所决定的实际经济增速之间的缺口弥补上,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

所以,经济运行的最终决定因素在产能过剩背景下,取决于总需求的质量,而在总需求的质量中,起决定因素的是消费质量。

二、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政府要想让经济稳定地运行,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策就必须把政府目标与非政府需求所决定的经济自然走势之间的缺口弥补上。目前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各国政府采取的措施都是扩大需求,该方法有两条思路:

 第一条思路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类政策世界各国都在采用,这也是现在正统的宏观经济学提出的治理经济的两大类政策工具。但是这两类政策工具都有一个缺点,即尽管它们可以扩大需求的数量,但是扩大需求的质量却是越来越低的。

首先来看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如何扩大需求呢?它是通过降低利息率的方式扩大投资。比如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现在的利息率是10%,此时有一个收益率是9%的项目,就投资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这个利率水平上是不愿意投资的。而这时候如果中央银行把利息率降到8%,企业家有利润可赚,可能就会投了。

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利息率,能成功刺激投资,但是刺激出来的投资项目,是以前这个企业家根本看不上眼的项目。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投资的质量扩大数量,而其所扩大的投资质量自然会越来越差,因为利息率是可以在短期剧烈波动的变量。比如现在中央银行把利息率降到了8%,过一年半载利息率突然又涨回10%,这个项目就亏损了,该笔银行贷款就可能成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规模变大后,银行危机就爆发了。所以货币政策能刺激投资,但是它刺激出来的是劣质投资,保证不了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

财政政策也类似,我们且不说财政政策所刺激出来的需求质量问题,光是这个财政政策所导致的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就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财政政策也罢,货币政策也罢,最终都会导致需求质量的下降,埋下金融危机经济的隐患。

第二条思路是产品创新。我们在谈到科技进步时,经常会把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混为一谈。产品创新就是通过科技进步,发明新的产品,比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离不开的电脑、电视机、电话、手机、互联网等。这些新产品的研发会导致老百姓对产品的需求提高,而且新产品出现的时候,往往给老百姓带来的效用非常大,所以这是扩大需求的一个办法。通过这个办法扩大出来的需求质量会比较高,因为老百姓对产品的满足程度比较大,愿意付大价钱购买。对企业来说,投资收益率也比较高,金融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就小。

而工艺创新是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创新,但是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这两类创新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创新扩大的是需求,而工艺创新扩大的是供给。如果在产能过剩的经济形势下,需求没有扩大,却突然出现了工艺创新,这就意味着产能进一步扩大、产能过剩加剧。所以在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产品创新。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低质量发展的结果。从“二战”至今,美国经济的发展就是关于经济发展质量非常好的案例。“二战”之后,美国经济经历了70多年的增长。这70多年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产品创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德国为了打赢战争,各自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德国研发出了导弹,美国研发出了原子弹,在这个过程中又开发出了计算机。“二战”之后的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太空领域又进行了军备竞赛。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批科技成果出现,并越来越成熟。这些成果的代表就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IT产品,如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等。这些产品研发出来后,慢慢扩散到民间,于是就形成一个个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产品。在这种拉动下,美国从1945年到2000年,经历了长达5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而且这个高速增长是高质量的增长。在这段时间里,美国也经历过一些大大小小的金融经济危机,比如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所导致的滞胀现象,但放在历史长河里来看,这些金融危机都是小打小闹,算不上大危机。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