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原料创新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意大利学术团体对世界经济非常悲观。他们认为,地球能提供给人类的资源是固定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许多关键性的资源会消耗殆尽,经济增长就会停止。同时,他们举出了金属铜的例子,因为当时生产马达、电话线等都需要铜。而随着经济交往与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世界经济需要大量的铜,人们对铜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他们认为,如果按照这个消耗速度,到2000年左右世界上铜的储量就会被开采完,这些电子产品就无法再生产,经济当然就无法增长。
当然,现在已经2020年了,我们在经济、生活中并没有感受到铜的短缺,为什么?因为一次科技进步导致了光纤的出现,它的生产原料沙子,替代了铜这种关键资源。
这种原料创新的科技进步需不需要对外开放?答案是需要的。如果我们关起门来搞科技开发,那么科技进步的速度会大幅度下降。因为科技进步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是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出现的。这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往往发生在不熟悉的人中间。比如一个中国科学家遇到一个外国科学家,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一样,于是两个人在一起交流,思想的火花就出现了;而一个中国科学家和另外一个中国科学家在一起,他们思维方式、生活环境、得到的消息、知识背景可能都一样,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思想交锋,灵感出现可能性会低一点。也就是说,交流双方思想的差距越大,越容易出现灵感,这是科技进步的一个特点。
另一方面,对外开放能补足本国原材料的不足。所以对外开放其实是给每一个国家,都提供了优质廉价的原材料市场。这样互通有无的结果,能保证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想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有了对外开放,我们就有了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原料创新,这些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不可避免的。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