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褚福灵: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成就、问题与展望(5)

(二)完善立法,优化制度,建成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

其一,完善医疗保障立法,优化“职工+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设计。医疗保障是重大民生问题,涉及面非常宽,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同时,我们在进行了大量实践后,有必要把它上升到更高的立法层级。因此要完善医疗保障立法,进一步优化“职工+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此外,有人提出要建成职工和居民是一个制度,我认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建成这一制度可能还有一些挑战。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样两个制度,是因为二者收入水平差距较大,这两个制度可以有利于兼顾二者收入差距,兼顾各方面关切。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地区的发展,城乡、地区的收入差距很小以后,我们再建成一个制度的条件就自然成熟了。

其二,改革现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借鉴北京地区的做法,放开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行门诊大额医疗费用统筹制度。关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改革,也是当前的一个改革热点问题。个人账户怎么改?我认为可以借鉴北京地区的做法,放开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行门诊大额医疗费用统筹制度。按照北京市的做法,门诊费用在1800元以内的,由个人账户支付;1800元以上至20000元的部分由统筹基金予以报销,报销比例一般在70%-80%。

我们应当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个人账户。建立个人账户,一是增强个人控费意识,二是减轻改革阻力,三是实现一定的积累功能。虽然建立个人账户有一定的逻辑合理性,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通道式”的问题。“通道式”规定只有个人账户积累的钱花完,统筹基金才予以报销,这就容易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此外,由于门诊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并且个人账户实行“通道式”,而不是“板块式”,这就容易出现住院率较高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的住院率较低,就是因为北京有门诊统筹。当然,对于个人账户的改革,还是要理性、慎重,优化设计,发挥优势。

其三,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定额”缴费向“定比”缴费转变,形成缴费的稳定增长机制。我们当前采用的是“定额”缴费,我认为下一步应当参照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缴费,这样就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缴费增长机制。有一定的缴费增长机制,才能有一定的待遇增长机制。目前来看,老百姓对医疗报销水平总体上还存在一些不满意的地方,那么要提高医疗报销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筹资水平,缴费就要有相应的增长机制。当然,这还涉及控费问题,它是一个综合工程。缴费水平的适当提高,是提高医疗报销水平的物质基础。我认为要由“定额”缴费逐步向“定比”缴费转变,形成缴费的稳定增长机制。有人可能会说“定比”缴费还要计算,比较麻烦,但实际上我们是可以解决计算问题的。

其四,实现医疗保障由“户籍”覆盖到“居住”覆盖,确保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比如,一个人如果能够申请到居住证,就应当与当地居民一样享有相应的公共医疗服务,享受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当然,这也涉及财政体制改革等问题。

其五,实现医疗保障由“申请”覆盖到“自动”覆盖,确保医疗保障的全生命周期覆盖。全生命周期,就是由出生到终老,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保障,这就涉及医疗保障中的参保问题。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新生儿出生时间错过了下一年参保缴费时间,这时新生儿参保就可能会遇到困难,当然有些地区在这方面也做了改革,新生儿出生后都能够得到及时相应的医疗待遇。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原则上新生儿出生后90天内由监护人按相关规定办理参保登记,自出生之日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均可纳入医保报销。这里提到的终生保障机制以及由“申请”覆盖到“自动”覆盖,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即只要新生儿出生,就自动参保,至于新生儿参保费用,应当从其监护人那里进行相应扣除。我认为,建立这种自动衔接、无缝衔接的保障机制,也是我国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其六,实现医疗保障由“服务”覆盖到“现金”覆盖,确保医疗保障的全风险覆盖。前面讲到,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医疗服务及其费用的补偿问题,但是我认为只考虑这两个方面也不是十分全面,还应当把病假工资考虑进来,也就是要实现医疗保障由“服务”覆盖到“现金”覆盖,由此确保医疗保障的全风险覆盖。一个人得了病以后,不但要花钱看病,工资收入也没有保障,就必然会陷入一定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在病假工资方面加以完善。

(三)加强管理,提质控费,建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

其一,由按“数量”付费到按“价值”付费,抑制医疗资源浪费,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高质量运转。首先,医保基金向医疗机构支付医保费用,支付的医保费用要兼顾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诊断准确率、治愈率以及药品的使用情况等。也就是说,医疗机构的服务工作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医疗费用的补偿额度才高。总体来看,未来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应当包含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同时,要通过医保智能监控等手段,确保把医疗保险基金用在刀刃上,防止医疗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杜绝浪费现象。

其二,由注重“结存”基金向注重“用好”基金转变,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高效运转。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属于现收现付,不是累积得越多越好,我们一定要把这笔基金用好。前面也讲到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存的合理区间,也就是大概够6-9个月之用比较合理,或者在3-15个月之间算是相对合理。那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要用在什么地方?一是要看好病、治好病;二是对医疗机构的费用补偿,医疗机构由于添加新设备以及使用新的诊疗手段,它的花费就高,我们也要给医疗机构相应的支付。此外,进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绝不是基金支出越少越好,基金支出应当根据物价水平的提高进行适当提高。

其三,实现医疗保险由“个人”参保到“家庭”参保,提高医保基金征缴效率。我国人口众多,下一步我们可以探索基于家庭的参保,这样可以提高征缴效率,降低征缴成本。

其四,确保按时足额筹措医疗保障基金,为医疗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当然,参保个人也要尽相应的缴费义务。

(四)改进技术,提升服务,建成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医疗保障体系

其一,建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各类信息共享共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开通,下一步各类信息要进一步规范统一,实现数据共享和融合运用。当然,我国医疗保障部门在这个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数据编码、信息系统建设等。

其二,建成城乡社会保障“一卡通”机制,解决人人覆盖和终生保障问题。我们现在基本上人人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由于历史原因等因素没有办卡,下一步我们要实现人人都有一张社会保障卡,当然这个社会保障卡要与医疗保障紧密关联在一起,这样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参加医疗保险,凭这张卡就能看病就医,得到相应的保障,这样老百姓看病就既便利又可以实时查询。当然,这个社会保障卡还可以和手机连在一起,随时能够联网查询,如果没带实物卡,还可以凭手机就医,我认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人们在医疗保障方面会有更强的获得感,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也会有更高的满意度。

未来,我们应当加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建成更可持续、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