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李俭:构筑中国精神,奋力圆梦伟大复兴(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当代的融合过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和精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精神标志,以时代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抽象和具体的结合和统一中实现的。这种结合和统一形成的中国精神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一直倡导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也就成为“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成为我国人民“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精神力量。

二、为何要构筑新时代中国精神

我们从世情、国情、党情、历史、人类心理需求等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从世情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应对国际上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紧迫需要。当今世界纷繁复杂,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这种准备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精心构筑中国精神。我们知道,世界上各国的竞争除了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科技进步等有形的“硬实力”外,主要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世纪后期,随着知识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互联网、新能源等的发展,文化变成了现代化国际竞争中的新焦点。19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则要靠文化改变世界。有人断言,21世纪将是文化的世纪。文化的内涵,很重要的就是精神。

从国情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实现我国由富变强历史性飞跃的紧迫需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阶段。当今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内,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进程,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和欧盟之和。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危难之中,我国在首战疫情取得举世公认成绩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步入正常。前三季度,我国已经实现正增长,特别是外贸进出口有了0.7%的正增长,其中第三季度,出口5万亿元,增长10.2%,这是了不得的成绩。刚刚过去的“双节”长假,迟来的“年味”极强,旅游热、消费旺、市场暖。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2.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餐饮业支付交易数据增长显著。长假检验抗击新冠疫情成效,中国答卷棒棒棒!另一方面也表明,实现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实属不易。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现在所处的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路坡更陡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更艰巨,挑战更严峻。

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只能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振奋精神,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从党情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紧迫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转型期和提质增效期,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从人类的心理需求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紧迫需要。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1954年,他又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另外两种需求: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依据马斯洛的解释,可以说他讲的第一、二层次需求属于物质需求,而第三至五层次的需求则属于精神需求。这就表明,任何人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同时满足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保持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如果有人一味地追求物质需求的豪华奢靡,而不顾甚至丢弃精神需求,就会走向斜路而遭受实践的惩罚。当今中国,某些“明星”“大腕”,“一举成名”,“一夜暴富”,成为某些人群“热捧”的偶像。但过不多久,泡沫破裂,就酿成悲剧。这也引起我们思考一个重要问题:“热捧”的对象是否准确、科学?是否合乎生活常识?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我们应该“热捧”的,不应该是仅仅看赚钱的多少,也不应该是一举成名的演艺界“明星”“大腕”,而应该是英烈、劳模,应该是雷锋式、铁人式、焦裕禄式的先进人物,应该是科学技术发明者、创新者,应该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者、带头人。

除上述几个重要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一些角度去理解。比如,从价值意义上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重要动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源泉。从培育担当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看,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使得一代代新人更好成长。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