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推动“三区”蓝图变为石景山现实

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推动“三区”蓝图变为石景山现实

■“十三五”转型发展谱华章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十三五”时期是石景山区奋力书写转型发展篇章的关键时期,百年首钢正以全新时尚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向着这座“双奥之区”稳步走来,长安街西延长线跨过永定河打开首都城市西大门,绿色低碳的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拔地而起,石景山区这片古老又现代的土地,正涌动着活力复兴的强大力量!

五年来,石景山区锚定“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石景山区的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的“三区定位”,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石景山区作为首都城市西大门,正在发生深刻转型。全区深入落实城市功能定位,制定石景山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中心城区功能持续优化提升。紧紧抓住冬奥筹办重大机遇,着力服务冬奥、借势冬奥、参与冬奥,积极创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冬奥氛围日益浓厚。加快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实施新首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新首钢地区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活力复兴。积极推进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增强“一轴四园”创新发展能力,健全完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二三产占比实现7:3到2:8的翻转。大幅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深入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建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PM2.5年均浓度下降53.6%,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9.76%。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七有”“五性”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重要民生实事830余项,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过去五年,在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石景山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各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区域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石景山区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大力展示“双奥之区”形象

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线路S1线穿过永定河莲石湖

■“十四五”活力复兴谋新篇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的历史起点上,石景山区作为首都中心城区正在启动新一轮布局谋篇。

石景山区将积极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两大机遇”,加快推进“三区建设”,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服务保障冬奥筹办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重点,以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为关键,以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到精致细致极致、实现“一枝独秀”,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在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中履行石景山职责

石景山作为首都中心城区,是“四个中心”的集中承载地区,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地区,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是全区在首都发展大局中必须履行的职责使命,要深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石景山分区规划,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充分履行中心城区职能,推动实现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

在首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拿出石景山行动

首都的新发展格局,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衔接,体现“一个统领、六个更加突出”的大循环,全区加快推进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建设,就是对首都发展新要求的深化细化具体化,就是积极主动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行动。

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石景山贡献

石景山作为北京中心城区,要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努力走在前列。锚定这一目标,全区要在“十四五”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取得“六个显著成效”,即中心城区功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山水文化融城取得显著成效、增进民生福祉取得显著成效、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把握“两大机遇”抓好“两个关键”把“三区”蓝图变成石景山现实

筹办冬奥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全区发展创造了难得的“两大机遇”,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成为推动新阶段新发展最为突出的“两个关键”动能,要谋划实施一批实实在在的产业项目、建设项目、民生项目,出台具体计划,列出工作清单,扎实推动工作落实,一步步把“三区”蓝图变成石景山现实。

实现山水融城、增进民生福祉 发展成果惠及石景山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十四五”时期要基本建成“秀水石景山”,展现“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破解“四老四少”问题成效显著,大力推进教育、健康、养老等民生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0年服贸会上,石景山区科技企业用碗幕技术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主园区建成投用,未来将建成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

2020年中国科幻大会在石景山举行,一批科幻产业项目随之落地

石景山区推动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一批老工业厂房变身为新产业载体

2020年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助力顺平、称多、宁城、莫旗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启动建设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打造“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全国唯一三次连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现代金融产业主导优势明显,占高精尖产业总收入超过40%。西长安街城市森林公园群基本建成,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排名全市第一。

2019年

圆满完成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长安街石景山段和新首钢大桥全线贯通,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冬奥会北京赛区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建场馆。荣获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表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分区规划编制完成并获市政府批复。实施“吹哨报到”改革39项年度任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

确立了以现代金融为主导,以科技服务、数字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以商务服务为支撑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正式开园。首钢北区建设初具规模。国家冬训中心四个场馆全部完工。滑雪大跳台开工建设。轨道交通M6线西延开通运营。在中心城区率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规划建设“山、河、轴、链、园”的绿色生态体系。

2017年

建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达到70%,获得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称号。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石景山“三区”定位。全国最大的绿色三星建筑群京西商务中心投入使用。市民冰雪体育中心投入运营。轨道交通S1线开通试运营。打造“老街坊”社会治理品牌,初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2016年

聚焦治乱疏解,坚决预防和治理“大城市病”,全力打赢依法治乱攻坚战,基本建成“无煤区”。着力构建五大产业为主导的高端绿色产业体系。全力推进“长安金轴”建设,打造国家级金融创新示范区。抓好全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巩固和深化信访代理制,实施养老体制改革。

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更好服务首都工作大局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首都工作大局,石景山区在“十四五”期间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打造、服务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为牵引,以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为重点,合理布局发展任务,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内涵集约式发展。

围绕“服务冬奥、借势冬奥、参与冬奥”主线,持续发挥冬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石景山区将全面做好冬奥服务保障工作,深入细致做好冬奥会筹备和赛会服务保障,实现“冬奥让城市更美好”。坚持服务冬奥,高质量完成冬奥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建成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M11线冬奥支线、北辛安路南段,高品质实施冬奥场馆周边、阜石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深化“双进入”机制,健全冬奥组委驻地及场馆周边综合防灾减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服务保障水平,全方位做好赛会服务保障工作。坚持参与冬奥,推动中国冰雪大会总部基地落户,建好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和奥运博物馆,注入马拉松等体育元素,打造网红打卡地;深化冰雪运动“六进”活动,加快建设冬奥社区,创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坚持借势冬奥,持续推进奥运品牌开发,加速创新要素聚集、产业项目落地;推动冬奥园区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吸引冰雪体育组织、龙头冰雪企业、冰雪人才落户,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奥运特色的经济增长点。

紧扣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要求,石景山区将加快建设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制定实施新首钢建设行动计划和专项规划,明确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时间节点、责任清单,打造城市更新的标杆。建设首钢工业遗址公园,深入挖掘老工业区历史文化遗产与工业遗存文化价值,对高炉、仓库、车间等建(构)筑物实施织补更新、加固修缮、改造提升,发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会展经济和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复兴。推动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绿色建筑,建设智慧能源系统,高水平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促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山、水、冬奥、工业遗存融合创新典范,促进生态复兴。积极发展“体育+”“科技+”产业,打造北京潮流运动中心、体育产业融合创新中心,建设科幻产业、电子竞技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地标和示范区,引导产业复兴。完善国际人才社区等现代化生活服务设施,搭建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的人才服务平台,营造优质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实现活力复兴。

石景山区历史文化荟萃凝聚、自然山水灵秀天成,是首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西文化的璀璨明珠。“十四五”时期,全区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宝贵历史文脉,落实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加大重点项目支撑力度,办好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等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石景山段打造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精品力作。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契机,“十四五”时期,石景山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1+3+1”高精尖产业及重点功能区,进一步集聚优质资源要素,科学优化经济结构和布局,着力建设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动北京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制定出台深化“两区”建设实施方案,以吸引和聚集国际投资为主线,推动产业开放、园区开放、要素开放、制度保障,滚动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构建创新主体活跃、国际要素集聚、产业优势突出的服务业扩大开放体系。加快新首钢园区、银保园、中关村石景山园、文创园等重点空间建设和重大项目落地,充分释放重点区域开放引领效应。加大科技创新、互联网信息、数字经济、金融、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开放水平。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重点功能区,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轴四园”集聚发展格局,发挥长安街西延线区位优势和轴线效应,加快高端金融要素集聚,推进产业转型“腾笼换鸟”,提升商务楼宇内涵品质和经济效益。加强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规划建设,完善产业载体和配套设施,强化产业促进政策支持和综合服务,打造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以“科技+”战略为引领,围绕5G等重点领域,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虚拟现实产业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中关村石景山园创新发展。推进新首钢地区规划建设,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打造成引领京西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加快文创园建设,利用疏解整治腾退空间资源,引入优质新业态,打造以首创郎园Park、北重文化产业园、石热文创园为核心的文创产业集群。

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和普惠金融,构建以“一轴、一园”为核心的全域金融发展新格局,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步伐。构建以应用场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动漫游戏、数字媒体优势产业,着力培育设计创意、文化体育产业,推进数字创意产业特色发展。紧抓新基建发展机遇,重点布局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功能性要素和产业资源集聚,推动商务服务业高端发展。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推进全球首发平台、首店商业街区等项目,增加高品质消费供给,推动消费向便利化、品质化和数字化方向提档升级。促进文旅休闲消费优化提质,培育冰雪运动、游戏动漫等新消费。推动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开展夜间促消费活动,打造特色夜间旅游项目,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投融资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持续推进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精准帮扶科技创新、城市运行、生活性服务业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加强民营经济产权保护。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构建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和线上服务机制,落实驻区企业“服务管家”“服务包”等制度,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实施百家创新型企业行动计划,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各类场景的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提高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高标准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

石景山区作为首都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以长安街西延线工程冬奥会筹办等为契机,基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强化重大服务保障,提升首都功能,将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城市综合治理并举,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强化区域功能协同、产业互补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发挥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注重规划的持续性,做好“十四五”规划与“十三五”规划、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石景山分区规划的衔接,推进街区控规编制,深化“四道融合”研究,落实责任规划师制度和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立统一衔接、相互协调的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强化城市空间管控和设计引导,优化城市建设布局。编制实施西部地区发展建设行动计划,统筹解决西部地区功能等方面问题,完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活力。

持续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功能疏解、系统治理和优化提升,建立健全防反弹长效机制,巩固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成果。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动态完善新增产业禁止限制目录,推进一般性产业疏解提质和公共服务功能优化,实施“留白增绿”,改善城市环境。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保障城市活力。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和创新政策,推动老旧厂房、老旧小区、平房区、低效楼宇等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加强老旧厂房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和再生价值,以新首钢为重点,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促进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打造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大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力度,制定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创新体制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打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石景山样本”。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实施黄庄村等棚户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推动闲置土地、腾退空间、低效楼宇实现功能置换、腾笼换鸟,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S1线(金苹区间)等轨道交通工程,推进城市主干路和次支路建设,织密城市路网,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区级大数据平台、政务云计算平台,高标准构建具有石景山特色的“城市大脑”。加强交通管理,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实施交通疏堵工程,改善道路微循环系统,提高交通通行能力。搭建以慢行交通系统为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构建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深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架空线入地改造,着力打造精品宜居街巷。实施长安街西延线、阜石路、莲石路等重要道路和新首钢园区、银保园等重点地区亮化提升工程,扮靓城市夜景。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高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四五”期间,石景山区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城市更新发展机制,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打造“品质城市”,建设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山环水绕、绿轴穿城、绿链串园”的绿色空间格局,建设“四道融合”示范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首钢南区生态景观公园,实施首钢与永定河水系连通工程,打造“秀水石景山”。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

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重点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调整出台新一轮促就业优惠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分层分类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围绕教育“三区”目标,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着力构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学模式开放多元、人才队伍品质一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育发展新格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引进知名教师及校长,实施教师梯队培养“雁阵工程”,推动校长职级制改革及教师跨校流动。

全面建设健康石景山,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健康联合体试点,提高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和服务水平。织密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打造百姓身边的“一刻钟健身圈”。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养老服务行动计划,开展十大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养老服务“颐养”工程,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区”。统筹谋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提高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老年友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面。深化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围绕“五化”目标,推动养老机构服务向居家社区延伸,提升养老服务优质化、精准化、个性化能力。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擦亮“石景山老街坊”品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议事协商联动机制,发挥街巷长、小巷管家等作用,推进协商议事向楼门院延伸,鼓励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具有代表性、开放包容的基层治理品牌。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改革,深入探索治理型物业模式,推动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市场化运营,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脚踏实地绘就美丽蓝图,砥砺奋进谱写发展新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石景山区将朝着目标阔步前行,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石景山活力复兴未来可期!

加快建设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新首钢将实现全面复兴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