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苏剑: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3)

三、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长期来看,最重要的扩需求的方式仍然是产品创新。对整个世界经济来说,尤其对发达经济体来说,要想保证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不断有新产品出来。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每年仍有新产品出现,但是这些新产品的出现远远赶不上产能增长的速度,所以现在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依然是产能过剩。于是,产品创新就成为产能过剩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最终拉动力。但现在产品创新受阻,经济中缺乏新的消费热点和好的投资机会,于是世界经济将长期低迷,或者经济增长的基础将长期不稳。

在产能过剩这个问题面前,扩需求才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办法。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要抓住扩大需求这个战略基点。扩需求这个举措或者说方向,显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此怎样扩大优质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毕竟由于多年来一直缺乏产品创新,经济中没有新的消费热点,老百姓对传统产品的消费最终会达到饱和。比如手机是个好东西,但对于单个消费者来说,如果手机的性能没变,多数情况下一个手机就够了。在手机已经够用的情况下,如果厂家告诉你,可以半价卖给你一个同样的手机,你买不买?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买的,为什么?因为就算是半价,多买来一个对你来说也没用。所以,一旦对某种产品的消费达到饱和,再想增加它的消费就很难了。

当今世界,总的市场规模取决于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人口数量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稳定,在一些不发达国家还在增长,但这些国家收入比较低,购买力有限,对世界总市场的贡献也比较小。总体来说,当今世界总的市场规模里面占比例最大的,还是发达国家。另外,没有新产品、人均消费稳定、人口也稳定,意味着整个世界总的市场规模就稳定了。在总的市场规模稳定的情况下,整个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应该是增速趋缓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自己的经济增长率高一点、经济表现好一点、失业率低一点,就得“抢蛋糕”、抢市场。

怎么“抢蛋糕”、抢市场?要想“抢蛋糕”,首先要有这个本事。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做的事情就是“强身健体”,增强自身实力,想方设法给本国企业降成本,提高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就出现了供给侧调整,如美国制造2020、德国的工业4.0、巴西的工业强国计划、印度的国家制造业政策、日本的社会5.0,这些国家的这些政策其实都是在供给侧做文章。通过以上手段,各国希望能够降低本国企业的成本,提高它们的效率,增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供给侧调整可以说是最近几年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其实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这样一个世界性现象的一部分,只不过别的国家没有办法通过改革来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去产能,二是降成本。降成本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这个目的。同时,中国最近几年也采取了一些减税降费的措施,实行了简政放权,进一步落实了降低成本。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降成本这一世界性现象的在中国的特色。

在提高了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之后,希望让本国企业抢到更大的“蛋糕”,那么怎么办?这就需要把别的国家的市场打开。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发展在世界上遭遇阻力,逆全球化思潮在一些西方国家抬头,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又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倾向。为什么?我们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隔离成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隔离意味着国际贸易可能会出现一些风险,比如一些以前能做的贸易现在可能就不能做了。因此,许多国家都发现,在全球化之下,各种产品都非常依赖别的国家,而本国产业的完整性却不足;面对此类公共卫生危机,对别国的依赖、对国际贸易的依赖,会对本国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各国就更为重视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于是导致了产业链的重组。这就是逆全球化。

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对逆全球化有一定的加剧作用。于是,慢慢就出现了贸易体制的调整,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体制和贸易协议开始形成。这些区域性贸易协议的形成,会慢慢使WTO边缘化,最后可能会导致世界贸易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接下来怎么调整,目前还有待观察。

总结起来,现在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与前些年相比要差一些,其中有各方面的原因,比如逆全球化的原因、大国竞争的原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总之,国际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国际产品创新不足导致全球经济疲软也是一个大的趋势。在世界总的市场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各方瓜分市场已是无法避免的常态。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