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论——展现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

“两山”理论——展现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表述,它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两山”理论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更为全球生态治理展现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大国担当。

“两山”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创新

人类对于自身和自然关系的思考和理解是人类漫长思想史中永恒的主题。马克思充分运用唯物主义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所处的“人化自然”和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自在自然”的辩证统一,人来源于自然的进化,而自然又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二者以劳动实践作为纽带,人类通过劳动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马克思穷尽一生探寻着“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矛盾的解决”,其生态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认知。与马克思所立足的19世纪相比,如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问题愈演愈烈,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在绿色中发展,如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这一切都需要有新的理论指导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均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二者相互依存但也彼此独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发展后,“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是对于人类文明和自然生态的肯定;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人类在最近几个世纪中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但是其中很多是建立在对于自然资源的破坏上。在21世纪,这种恶果已经开始逐步显现,我们决不能用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来保持经济增长;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最本质上的人和自然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谈及的“两个和解”中“人同自然的和解”,这将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归属和方向。“两山”理论科学把握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良性互动的科学指南。

“两山”理论是化解全球生态危机的当代范例

实践是理论之源,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其关键在于能否在社会实践中有所运用。“两山”理论是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解决目前全球的生态问题为主要目的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化解全球生态危机的当代范例。现阶段,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危机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在土壤问题上,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和过度开垦土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了3.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增加了30%,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众多生物已濒临灭绝……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问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化解全球生态危机这一议题上,创造性地提出全球生态治理方案彰显了责任与当担。“两山”理论汇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辩证权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树立了应对环境问题的优秀当代范例。“两山”理论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注解,建设山青水绿的美丽中国必须在发展和生态问题上形成全新的绿色发展模式。“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既是我们党对于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关系的辩证把握,也是对于全新发展模式的独特认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过去10年里,我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都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切成就都表明中国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化解生态危机道路,中国的绿色发展有了更加深厚的理论支撑。

“两山”理论是推进全球生态治理的当代方案

生态无国界,人类共命运。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致力于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建设一条开放发展之路,同时也必须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深刻揭示了生态发展与文明兴衰的内在规律,并从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去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人类“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生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经济的共同体更是生态的共同体,作为国际合作的推动者,与世界各国之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交流,倡导全球生态治理的观念,是中国推动和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绿水青山”是世界人民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也是世界人民的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必须给予下一代人一个美丽清洁的世界。”这需要全球范围的推动与实践,更需要形成生态建设的整体性意识,不再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相割裂,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对待和处理,摒弃国与国之间的“零和博弈”思维,反对损人利己的发展方式,把多共享、多担当视为国家的应有之义。在国际上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的生态治理秩序,尊重规则、遵守协议,在治理中大力锻炼系统思维,协调多方力量,筑成互助互利的生态治理体系,让“记得住的乡愁”成为后世人的美好记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突出问题导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对资源的开放要树立“生态红线”意识,整体谋划。同时要善于在生态治理中运用制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近年来,我们党加快了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形成速度,各级人大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包括“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一系列规定,这都促使生态治理向制度化、法治化转变。“两山”理论为全球生态治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当代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坚持多边主义、保持绿色发展、增强责任心,才能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对中国自身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表明,只要我们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就会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擘画更加壮美的蓝图,更会为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生态治理做出新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80384700。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